我本科毕业后当了两年大学生村官,北京人,有了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然后又去读研了。明年毕业了想考国家公务员,我既可以选择应届生身份去考试,也可以选择非应届身份去报考哪些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岗位。有人说应届生竞争激烈,也有人说非应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本人现在有点为难,不知道选择哪个了…
虽然非应届生是可以考公务员的,但是很大程度上你基本上就考不了了。
为什么这么说,就比如国考为例。
一般高考选择岗位,必然是大批量招收应届生,而且还是硬性指标。
所以国考我基本上放弃了,非应届生基本上没法考,岗位太少。
省考相对于国考对于非应届生来说是好多了,这里你可以选择很多岗位,都可以进行考试。
然后我看了省直事业编,清一色的前三年应届生才能报考。
这其实是让我很疑惑的一点。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要应届生,之前是没有这个说法的。
现在大家最主流的说法是保就业。
可是我想说的是应届生就业难,往届生就不难了吗?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报告,我国灵活就业人数达到2亿人,现在灵活就业都算上就业了。可是有几个灵活就业的人能交上社保?
就比如我为例,我没有社保,统计就业就会统计我是灵活就业,但是我要是通过灵活就业申请大学生就业资金,就会说我没交社保。
那我想问没社保不就是待业吗?公务员考试报名表哪怕你在私企做了N年没有社保你就是待业,不承认你就业。
一。社会经验
很多应届生都是一路上学,没有在社会这个大染缸历练,没有社会基层工作经验。对于很多事情,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就比如最为浅显的一个信息:肉价多少,菜价多少。这些民生小事可能双手不沾阳春指的学生都感受不到。
我经常就对一些政策感到疑惑,就比如电动车后坐不让带人。
我想说制定这些政策的人,有没有用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是不是放弃单位配置的汽车,选择电动车出行。家庭没有私家车,只有一到两辆电动车,家人出行都是电动车?
当然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交通安全,却忽略了广大百姓现阶段不是人人有车开,电动车都可能舍不得买的客观条件。
二。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强弱有时候也是与社会经验有关,比如去年我们两个镇,一个镇考进去两个高分应届硕士。另外一个镇就是穷一点,去的都是非应届的考生。
当然他们进去都是基层工作人员,实际决策肯定没他们的份,我说的意思是一个受欢迎,应届学生喜欢,一个是穷一点的乡镇,只有非应届生的三不限需要报考。
这样一个机构都是应届生扎堆,另外一个机构则是非应届生居多。
两个镇人民政府,因为今年水灾,老百姓的房子冲毁,需要宅后重建。国家调配来的资金是只能直接打到受灾群众手中,但是又需要政府协同调配,穷镇的手段就做的比富镇做高明。
富镇:政府联系建筑工,做完房子之后,老百姓领取政府补贴,让老百姓给建筑工发工资。
穷镇:政府联系建筑工,需要老百姓自己垫资,房子做好之后,再把政府补贴发放到老百姓手上。
这个事情一出,穷镇的人炸锅了,凭什么灾后重建还要他们自己垫钱?很多人都在抖音上发视频说坏话。
可是最后房子建好了,穷镇人民都开开心心住新房子,反而是富县出事情了。
因为富县百姓住到了新房子里,救济款也发到自己卡上,不愿意给建筑工结账了。
建筑工也是一些农民工人,这些钱也是辛辛苦苦挣得,最后也是得不到好。
所以政府的这个办事能力其实是挺重要的,心细的人已经看出我想表达什么思想了,其实还是说社会经验,一个研究生和一个农民很难说到一起,更不可能交心,想要处理好乡镇基层的事情,还是需要更多的社会历练。
三。心思稳定
这个是一个很经典的面试题的来的思路。
因为非应届生肯定是找过工作,知道外面花花世界,知道别人一个月赚几万,知道了外面的条件还想来考公务员的人,那就是肯定要比应届生来的更稳定。
应届生很多人都是家里人让考,才考试的公务员,并不是说我要做XX官,想为人民打出一片天。
尤其是分配到乡镇基层的人,心里更是难受,不想吃苦,渴望着外面的花花世界。
我就说一个最近比较火热的时间,一位海归女硕士,连续十年去支教,被人爆出来是作秀。
这个事情我不予评论,到底事情怎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虽然支教老师不是公务员编制,可也算是一种国家的教育组织。
我就说一下我的疑点。
28岁的海归硕士,不仅连续十年去湘西支教,还兼职在外留学9年,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
厉害啊厉害啊,这怕是有分身术,才能够一边在国内支教,一边在外国读出来了一个硕士。
所以保持公务员思想稳定,有着社会经验的往届学生,更有稳定性,能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难事。
当然现阶段考试应届生考进去的优势很大,毕竟有些岗位非应届生可能连报考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