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调查样本:“第六险”守护上海超40万失能老人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养老无疑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布局亦先行一步。值得注意的是,社保“第六险”长护险是目前上海居家养老护理的最大支付方,其在上海试点始于201

居家养老调查样本:“第六险”守护上海超40万失能老人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养老无疑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布局亦先行一步。值得注意的是,社保“第六险”长护险是目前上海居家养老护理的最大支付方,其在上海试点始于2016年,经过5年左右时间,目前上海长护险试点情况究竟如何?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其它地区仍在推行亲情、邻居护理等类似补贴模式为老人提供护理的时候,上海借力长护险政策基本杜绝了这一现象,要求专业护理机构上门,这不仅为老人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也助推了一批专业护理机构的蓬勃发展。

  

硬币的另一面是,上海护理人员薪水虽然较其它地区拥有竞争力,能够吸引一批劳动力,但目前上海护理人员仍十分缺乏且存在用工难问题,且护理人员队伍中“扫楼”、“虚假护理”等现象亦未杜绝。业内呼吁,随着长护险政策红利的释放和居家养老护理市场的繁荣,监管需要强化人员备案、定期考核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应做到监管精准和到位。

  

因此,本文聚焦上海,以上海居家护理的最大支付方长护险为切入点,调查长护险如何为上海超40万失能老人服务,仍存在哪些掣肘?

  

上海享受长护险老人超40万

  

长护险,即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其试点始于2016年,截至目前,长护险试点已超5年,第二批试点新增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等14个试点城区。

  

“目前上海居家养老做得比较好,主要源于上海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政策,无论是模式还是规范都在促使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向着体系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一位大型险企政保合作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上海明确长护险只能以提供服务的方式体现,必须由居家上门护理机构来提供,而非直接补贴的模式。”

  

同时其指出,“其它长三角地区开放居家亲情、邻居护理等类似补贴的模式,机构上门护理的占比低于10%。若是由亲戚、邻居等方式提供护理,那么这些地区的居家养老护理产业发展必然受到制约,但是上海完全断绝了这一部分的影响,所以这是上海长护险政策落实一个很好的基础。”

  

“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对护理人员进行了分级,三个资质对应三种不同的支付标准,促进居家护理服务人员专业化发展;规定了居家护理服务项目清单,27项基本生活照料和15项医疗护理,厘清与其涉老服务保障的区别;制定了护理服务规程,其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是按照政府规定的42项实施。”上述大型险企政保合作部人士如是说。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相关部门领导对上海长护险的试点看法仍有所保留,认为“上海长护险试点称不上‘模式’,只能称得上‘作为’,这个模式只能代表上海,而且也只适合上海。我们长护险希望的模式是能够放之四海都能够基本行得通,这才叫试点成功。”

  

对于目前长护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据记者获悉,上海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享受待遇人群可超过其它地市的总和,庞大的享受待遇人群以及居家护理服务公司及人员,带来了新的监管难题,且预防类更加适合轻度失能人群的服务项目不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享受长护险老人共计42万,其中36万长护险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剩下6万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据一位业内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海现在已经明确规定,60岁以上、身体达到一定等级的老人,才能申请长护险。目前上海享受长护险的老人数量在全国居前,一般城市基本都是3-4万,多的城市也仅为7-8万,甚至部分城市仅为几千人。”

  

目前上海长护险政策导向还是引导居民住在家里,上述大型险企政保方面人士表示,“老人住在机构中,长护险报销比例为85%,而居家养老的长护险报销比例可达到90%,这可以看出政府政策上的倾斜性。”

  

据最新的七普数据显示,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仅次于辽宁省,而在四大直辖市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上海。值得注意的是,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十年前已提高8.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人,占23.4%,比2010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16.3%,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同时,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而未来这一数字将继续上升,有预计到2030年,上海户籍老人占比将高达40%。

  

上海长护险护理人员月薪可过万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他地区采用亲戚、邻居等方式来提供长护险服务,主要源于其护理人员方面的资源、对市场的吸引力较为缺乏。

  

据易得康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李莹介绍,“目前上海共计36万长护险居家客户,有将近3-4万名专业的持证上岗护理员团队在提供服务,有了这么一支服务队伍,长护险的服务质量就能够靠得住。”

  

而对于上海护理人员并不十分匮乏的原因,据一位大型险企长护险研究方面人士解释道,“整体上上海长护险护理人员价格较高,大部分长护险护理人员价格都是65元/小时,较其他地区更具吸引力。”

  

据一家护理公司高层表示,“只要我们长护险护理人员自己愿意干,一个月收入可以过万,但是像一些三四线城市,护理员收入只有四五千,所以上海对于护理人员的吸引力还不错。”

  

据上述大型险企长护险研究方面人士表示,“上海对于外地劳动力的吸引力还可以,我们此前去承德、上饶等地区调研,很多人愿意来上海做护工,但是不愿意在当地做,一方面是工资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护工的地位比较低,自己在面子上可能会抹不开,来上海做护工只要愿意付出劳动力,工资相对还是可观。”

  

根据上海民政的监测数据,2020年度养老护理员税后工资收入监测值为:高位数7735元/月、中位数4846元/月、低位数2854元/月、平均数为4985元/月。然据了解,从事长护险服务的护理人员,其薪水可达到每月以上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大型险企政保合作部人士坦言,“目前上海长护险还没有进行单独筹资,这是目前一个相对不足的地方。”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长护险筹资途径主要有两个,财政投入和增加征缴,目前这两个方向压力都很大。”

  

“长护险相当于在社保五险的基础之上增加第六险,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只能从医保基金中先划拨一些做起来。”朱铭来教授认为,“但这不是一个可持续模式,可持续模式一定是要单独征缴、单独核算,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增加长护险征缴相当于增加企业负担。如果在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中增加长护险,相当于增加财政负担,因为医疗保险主要靠财政补贴,现在经济下行,各级财政都在收紧。”朱铭来如是分析筹资来源两难境况。

  

多位两会人大代表提出,长护险肯定要发展,目前长护险筹资渠道有问题,企业方面压力很大,要规范长护险筹资模式,明确长护险缴费性质,建立独立的“长护险”基金。

  

“人才的缺乏确实是我们行业的痛点”

  

随着长护险发展得如火如荼,专业的护理员成为长护险发展的“金钥匙”。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海目前参与长护险的居家养老护理机构众多,诸如易得康、福寿康、舒孝养老、恺邻照护等。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某家头部居家护理机构黄浦区护理站,小小的护理站亦“五脏俱全”,其包括一名主管、一名站长、两名护士、三名文员以及200余名护理人员。

  

记者发现,该护理站为每位护理员都制定了档案,资料包括其护理员资格证、培训跟踪表、劳动合同、医疗账户证书、承诺书、保险合同等,即使是已离职的护理员其档案也继续备份着。

  

该护理站站长黄女士(化名)是在医院从事二十余年的护士,据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按政府要求,我们护理站为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投了社保,超过50岁的护理员,我们亦为其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因为护理员工作主要的风险还是在路上,意外伤害保险保额为2万。”

  

据该护理站站长黄女士对记者讲述道,“因为护理员照护的大部分老人年纪都很大,会产生脑萎缩等疾病,其心情可能也不好,同时子女可能也繁忙无暇顾及,再加上目前护理员这个职业也受不到尊重,护理员受委屈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同时,在我们黄浦区的护理员,又面临租房问题,总部虽提供宿舍,但距离黄浦区较远,目前黄浦区护理站两百多名护理员,仅不足二十人入住。且黄浦区经常拆迁,护理员会面临频繁搬家,对城市归属感不足。”上述护理站站长黄女士坦言,“目前黄浦区租房的护理员每个月房租大概800元左右,4-6个人合租老公房,卫生间等都为公用区域。”

  

不过,尽管上海护工人员薪水较其余地方具有竞争力,但专业的长期护理人员仍较为缺乏。该护理站站长对记者表示,“目前护理机构用工很难,政府虽然给予40-65元/小时的用工费,但若以此价钱招人,我们还招不到合适的护理员,还得在此基础上再加才能吸引到不错的护理员,导致企业运营压力也很大。”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长护险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其并非纯粹的养老机构护工,还需要懂医。虽然国家去年已经出台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等相关政策,但细分职业的长护险护理服务人员目前仍有缺乏。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远不能满足2.54亿老年人和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同时,近期民政部方面表示,到2022年底,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推动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入职补贴、积分落户、免费培训、定向培养和工龄补贴等优惠政策。

  

据易得康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李莹坦言,“人才的缺乏确实是我们行业的痛点,目前居家护理行业优秀的人才太少了。我们目前有专门的培训学校,在不断地培养人才,但是随着养老行业的繁荣,我们发现即使自己培养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培养一个行业人才不是三个月就可以速成,起码需要1-2年时间才可以用。”

  

在护理行业管理人才方面,李莹表示,“目前我们在跨行业招人才,招到这些人才后,经过我们一系列的培训、引导和带教后,他们可以在行业内做得非常好。像我们较为高层的区域总监级别,有好几位都是我跨行业招聘的人才,有教育培训、快消品、汽车销售、食品连锁等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队伍中“扫楼”、“虚假护理”等现象目前仍未杜绝。

  

据一位头部险企业务部人士指出,“部分护工确有提供虚假护理的现象,本来应该为老人提供洗脸等服务,实际上是帮忙做饭、打扫等。”

  

据其阐释道,“这一方面是长护险市场发展壮大,监管对于机构的监管要加强;同时,老百姓对于长护险的认知也要提升,部分老百姓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比如希望护理人员为其打扫屋子、做饭,若护理人员违背就会找茬。”

  

据上述大型险企长护险研究方面人士亦直言,“目前上海对从事长期护理保险的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准入要求,但确实缺少持续培训机制,后续的监管也相对弱化,需要强化人员备案、定期考核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等管理手段。”

  

一位居家护理机构高层表示,“从疫情到现在,我们看到上海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我们使用了一些预防的手段,像虚假服务、超范围服务现象有所减少。但是像‘扫楼’、‘虚假护理’这类现象的预防还是得靠监管,只要监管精准和到位,还是能够减少甚至杜绝。”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