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市南区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交出了一份殷实的十年非凡答卷。市南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非凡十年·看市南”主题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市南区十年间精彩蝶变,进一步凝聚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天下英才而用,汇四海栋梁而任。通过用政策引才、以平台聚才、用真情留才,市南区将人才精准嵌入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更主动的人才引育机制,不断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近五年来,全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7.3万余人,其中海内外院士20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余名,硕博、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1.78万余人;人才企业中涌现出了松立集团等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6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6家、省瞪羚企业9家,成为各类优秀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创新高地。
政策“引才”
广发人才“招募令”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市南区坚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人才政策在不断优化升级。
2017年,在市级有关政策基础上,市南区结合本区实际在全省区县范围内率先出台针对高层次人才的综合性服务政策《市南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办法(试行)》。
2021年,出台“1+N+2”人才政策,实行全区人才政策“集成+细则”的体系化打法,打造了以1个综合性意见为引领,N个产业人才引育细则为支撑,2个专项配套细则为保障的“1+N+2”人才政策体系;
2022年,出台了“1+N+2”人才政策2.0版,实现了政策体系的迭代升级,,新调整的22条政策中,有10项全国领先、3项全省领先、9项全市领先,以先进政策引领人才发展、以“真金白银”助力人才成长。
市南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彰显了市南区尊重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态度,让各路英才愿意投身市南创新创业,一幅“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画卷徐徐铺展。
平台“聚才”
打造人才“生态圈”
人才为什么来,为什么扎根,为什么聚集,关键是适宜人才发展的创新生态。市南区基于自身定位功能和资源优势,以人才平台建设加快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这里打造了“国际化”资源对接新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国内首个集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诸多特色为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积极对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尖端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共建信息交流、资源互动平台,累计收集技术成果3900余项、技术需求810余项、专家资源260余位、设备共享资源470余台;与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莫斯科格林伍德园区、俄罗斯纳米研究中心、塔吉克斯坦科技大学等国内外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促成俄罗斯人造蓝宝石、君峰食里、万灵盘古等22个项目落地;链接50余家海外高校,举办“广发证券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洽谈会”等创新创业活动50余场、项目路演活动10场、产学研对接活动11场,加快成果转移转化。
这里打造了“全链条”产业赋能新平台。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海洋科技孵化器链接了省市区涉海科研、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搭建了“四大支撑、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赋能体系。在资本赋能方面,成立两支总规模2亿元的涉海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培育,其中,“海洋科技孵化器专项投资基金”于2021年7月正式启用。在商业赋能方面,搭建了海洋工业互联网平台、青澳海洋协同创新中心、中挪会客厅三大平台,助力企业加强商业协同;组建了20余人实战型创业导师团队,在管理咨询、创业指导、投融资等专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商业辅导。在人才赋能方面,依托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资源,打造孵化器的高端专家智库,汇集了50多位两院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为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持续提供尖端人才保障。在公共技术赋能方面,发挥市南区产学研创新联盟作用,创立“海洋共同体科技沙龙”,汇集“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开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与海洋科技产业发展论坛”“海洋成果产学研对接高端论坛”等活动20余场,为孵化器提供创新源头和产业化的要素支撑。
市南区还出台了人才平台载体专项支持政策,赋予平台“自主荐才”权,加强专业人才集聚,全区现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178个,广纳海内外各领域人才在市南创新创业。
真情“留才”
当好人才“娘家人”
人才引来了,能否留住至关重要。一流的服务才能汇聚一流的人才。近十年来,市南区坚持把为人才提供全周期精准服务作为引才、留才的关键之举,提供全周期、精细化的贴心服务,人才获得感、体验感、归属感明显提升。
在服务人才的工作阵地上,市南区整合重点楼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阵地和资源,打造了“区-街-社区-楼宇”四级联动的线下实体“人才客厅”,并根据面向的群体、承载的功能不同,差异化提供创新创业、政务服务等精准服务;同时开设线上“人才客厅”,实现人才服务布局“云端”,线上线下联动互通,启用以来,累计服务用户近2.3万人次。
围绕多年以来市南区人才安家的“老难题”,在中山路区域“三江里”片区等植入人才住房,推进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等人才住房项目建设,活化利用历史街区,为人才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并启用了国内首家人才旅社,提供6天免费住宿,帮助青年人才解决居住通行、择业创业等“最初一公里”问题。
针对人才创业就业初期疑难问题,市南区团结凝聚有利于市南人才发展的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力资源机构等单位专家智库资源,聘请青岛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在内的20名“市南区人才顾问”,提供“教育咨询、就业推荐、行业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人才服务内容,并选拔12名“校园引才大使”,畅通政府引导、人才推动、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交流渠道,助力区内服务资源与人才精准匹配,以优质服务赋能人才发展。
在生活服务上,市南整合区内最优资源,细化人才服务内容。为人才量身定制“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10项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创新推出“市南人才卡”和高层次人才电子身份凭证“市南人才码”,开通“市南企业服务智慧平台”“我的人才卡”模块,日常生活亮卡(码)通行,畅享人才服务。比如今年以来,就为高层次人才优先办理子女入学49人,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来市南创业不久的刘先生在人才服务专窗定制了属于自己的“市南人才卡”,提出了自己在落户、子女入学方面的诉求,在市南区人社、教体、公安等多部门联动服务下,在半天内就办结了刘先生的落户手续,并将子女转学申请进行了备案,“这张卡片实在太方便了,落户、孩子上学的问题不用我自己犯头疼了,可以看出市南区对人才无微不至地关心!”刘先生兴奋地说。
一件件关乎人才工作生活的“小事”,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市南区对人才礼遇无处不在、无所不至,让人才心无旁骛在市南释放大能量。
人才蔚起市南方兴。未来,市南区将紧抓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人才链”,通过创新人才政策、搭建发展平台、提供优质服务,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扎根市南,圆梦市南,人才与市南实现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章来源:市南融媒文: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