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健全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力,人大代表的认真和“硬气”,唤起了人民对他们更真切的期望。随着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他们又将如何履好职,如何更好的发挥代表作用呢?
即日起,我们将采访外滩街道辖区内的部分代表,听听他们将如何结合自身工作“现身说法”,给出答案。
本期代表:黄浦区三届人大代表、黄浦区人才服务中心公共人事服务科科长——吴丹
2003年,吴丹来到黄浦区人才服务中心就职,时日至今,已近20年。在就职的过程中,黄浦经历了两个重要时刻,一是黄浦区和南市区的合并,二是黄浦区和卢湾区的合并。区域的合并,无疑让黄浦建立起了一块新的人才集聚区。
作为黄浦区人才服务中心公共人事服务科科长,吴丹表示,早年服务的工作主要以人才招聘、档案管理为主,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业务量也不算很多。但随着上海推出人才引进居住证的办理,中心的业务量逐渐开始递增,如今,在区委区府及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人才服务中心包括人才引进、人才交流、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多类服务项目,及时提供人才人事市场化服务。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服务人才的基层一线工作者,吴丹深知,黄浦肩负着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使命,这也使得自己必须在服务工作中做好表率,做实办好每一件事。在她看来,倾听是当好“贴心人”中最关键的环节,“比如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先了解每个人才的工作情况,甚至家庭情况,给出最适合他们落户的方法,让他们少‘绕路’。”有别于与居民群众面对面的窗口,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大多是企业人事和人才本身,吴丹说,近年来,上海人才在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三个政策梯度上进行突破,面向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黄浦区人才服务中心也推出了服务专员制度,以满足人才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才在黄浦安身、安家、安业。同时,中心也经常与辖区企业进行互动,包括走访调研、政策宣讲、面对面咨询等,通过近距离的交流方式,了解到企业在办理“一网通办”业务时遇到的问题;收集企业在“一网通办”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企业在人事人才服务方面的所需所盼。
“我作为新一届的区人大代表,又是一名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反映出行业的心声。”吴丹在履职期间,提出了很多与人才服务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包括依托“一网通办”,不断进行流程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共享;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完善落实有关标准和政策措施等。当然,吴丹也将工作中看到的一些问题直言不讳,包括建议提高人力资源的专业性,结合企业和人才需求,专注人力资源服务工作,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为内部管理人员指明努力方向。
今年春天,上海疫情暴发,区人才服务中心暂停窗口服务的同时通过大数据赋能,积极开启“云服务”模式,既响应足不出户、居家办公的防疫要求,又为人才提供了便捷服务。6月,为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力度,吴丹所在的科室主动问询区内重点企业需求情况,帮助业务量密集的重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办事人“减时间、减跑动”。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人大代表,吴丹也积极践行责任和义务。在本轮疫情中,她第一时间组织下沉队伍支援基层抗疫一线,迎难而上,先后前往半淞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进行支援,在封控的期间,又在属地社区“双报到”,在疫情防控工作处于最紧要、最吃劲儿的关头,同社区一道共筑起疫情的坚实防线。通过这次疫情,吴丹深刻了解到基层工作的不易,也在他们服务居民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她深知这次疫情背后,社区基层管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的,吴丹也准备了几份代表建议,其中对于一些“不主动测核酸”“故意躲在家里不测核酸”等行为,可健康码转黄码或者红码,得到了采纳落实。
作为服务人才的工作者,同时是一名人大代表,吴丹表示,将始终立足工作岗位,回应好、解决好人才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不懈怠、人才服务不停步”,让企业和人才在细微处享受贴心服务。
来源:周到上海作者:李洁
【来源:新闻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