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的“人才迎新音乐会”是为人才送上的艺术大餐,也是倾听人才呼声的渠道。
城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集聚人才的地方才是有生机活力的地方。求贤若渴的黄浦区,拿出了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土地为人才建造“家园”,将最优质的医疗、文化服务送到人才身边,搭建平台帮助人才提升自我、扩大朋友圈,为人才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近年,黄浦区创新人才服务政策、做细人才服务方式,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集聚黄浦、扎根黄浦。在这里,人才有了归属感与认同感,找到了“发光”的舞台。
建家园
寸土寸金之地,吸引人才,最大的障碍就是居住成本
黄浦区拿出位于区域内的黄金地段,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公租房、长租公寓
走路10多分钟就能到地铁站,晚上加班回到家,在楼下的商业配套餐厅吃到可口的饭菜,周末和邻居们聚在社区的共享空间一起唱歌、健身……这是黄浦区“90后”白领小鹿现在的生活。
今年3月,黄浦区政府投资的公租房和人才安居重点项目“仁慧苑”对外开放入住。这一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可提供公租房364套,面积从54平方米到105平方米不等,是黄浦区目前建筑面积最大、套数最多、配套最齐全的公租房。开放入住后,网红餐饮店、咖啡店、健身房、酒吧、便利店、服装店等商业配套也相继开业。不少入住的年轻白领都觉得,在这里生活非常便利,他们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安居才能留人。黄浦区寸土寸金,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最大的障碍就是居住成本。满足人才的住房需求,黄浦区一直作为大事来抓。黄浦区早在2015年就构建了人才公寓保障体系。
目前,黄浦区建立起实物保障和货币化补贴两种相互补充的人才住房保障渠道。黄浦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物保障,是基于公共租赁住房的黄浦区人才公寓保障方式,符合标准的人才可以以租金价格为市场价格70%的标准入住人才公寓。截至2020年底,黄浦区公租房(包括人才公寓)房源达到了2100余套,房源基本都集中于黄浦区域内。为让更多工作在黄浦区的人才降低住房成本,2019年开始,黄浦区探索了对异地办公的重点企业及机构提供人才公寓货币补贴的方式。首批政策试点范围为经重点产业部门认定的、部分异地办公的重点企业、重点金融机构、重点功能性机构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核心团队成员和青年技术骨干,预计2021年度将有超过200家注册在黄浦区的异地办公企业享受到这一政策。
近年,黄浦区拿出位于区域内的黄金地段打造高品质的人才公寓、公租房、长租公寓等,让人才在黄浦区住得便捷、舒适。
2016年开放的“中华苑”人才公寓,面向区域内的金融业、文化创意业、专业服务业人才。项目位于黄浦区中华路上,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地铁9号线就在家门口,通勤便利。房型面积从40到85平方米不等,每个细节都追求舒适性与人性化:空调、洗衣机、高速的网络接口等生活必备一应俱全,每套公寓有一个独立的阳台,家居配套可以选择,楼内配有健身房等设施。
今年3月开放的公租房“仁慧苑”,兼具住房保障和人才服务功能,位于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辖区内,距离地铁8号线走路不过10分钟。“仁慧苑”不仅建筑内外部设计品质高,实现拎包入住,运营方还关注到房屋之外的人才需求,如引入了与人才生活需求相匹配的商业配套,物业24小时在线,提供代叫保洁等管家式服务。
今年4月开放的长租公寓“有巢·南舒房”位于西藏南路、斜土路路口,由老公房改造而来,增设了电梯,上下楼方便。室内配套了独用厨卫、品牌家具家电,还有一室到两室等多种小房型供选择。
这些高品质房源投放到市场,受到人才欢迎。“中华苑”276套房源常年保持满租状态,“仁慧苑”“有巢·南舒房”开放后在短期内就达到了较高的入住率。
造环境
迎新音乐会是为人才献上的艺术大餐,更是促进人才交流的桥梁、倾听人才呼声的渠道
服务人才的“第一窗口”,创新了“否决审批”“容缺受理”等服务模式
今年1月5日,周二晚,室外寒风冷冽,上海音乐厅内却暖意融融。黄浦区为优秀人才定制的“迎新活动”——黄浦区各界“人才迎新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音乐会定于当晚7点举行;但不到晚6点半,已有不少受邀的人才早早赶来。有人在精心装饰的迎新树前拍照,有人与刚刚结识的同行热切交流,还有人与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谈得热络。
良好的软环境,亦是吸引与留住人才的关键。黄浦区将最优的资源与服务向人才倾斜,营造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社会氛围。
近年,黄浦区发挥自身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打造了“文化聚人才”特色品牌,“人才迎新音乐会”就是“文化聚人才”特色品牌中的重头活动。2017年起,黄浦区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上海文化地标连续四年举办“共享经典,才聚黄浦”各界人才迎新音乐会,邀请上海爱乐乐团、亚美尼亚国家爱乐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交响乐团为人才进行专场演出。
迎新音乐会是为人才献上的艺术大餐,更是促进人才交流的桥梁、倾听人才呼声的渠道。开场前、散场后,区政府职能部门与人才面对面沟通,也是黄浦区非常看重的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了解了各界人才对黄浦区服务人才的需求,听取他们的建议。而每年的“人才迎新音乐会”上,黄浦区委书记、区长等主要领导必定悉数到场,为各界人才送祝福、为优秀人才颁发荣誉,彰显出了黄浦区爱才惜才的诚意。
黄浦区医疗资源丰富,拥有三级医疗机构7家、二级医疗机构11家,近年,逐步联动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从三甲医院到特色医院,从西医覆盖到中医,重视预防和“治未病”,为人才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健康医疗服务。
目前,纳入为黄浦高端人才服务的医院有瑞金医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以及香山中医医院等,提供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等多层次、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率先形成“医联体+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模式。去年,为更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香山中医医院还秉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向黄浦区高层次人才发放“防疫滋补膏”,提升了人才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感受度。
黄浦区对人才的关怀与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租住人才公寓的很多人才都是新上海人,人才公寓是凝聚他们的“家”。黄浦区在“中华苑”设立了“人才公寓党群服务站”,组织楼内人才在这里读书交流、进行亲子互动,为住在同一屋檐下却相互不认识的人才提供了一方共享的空间。黄浦滨江金融业集聚,很多金融白领在工作之余有自我提升、扩大“朋友圈”的需求,黄浦区在这里打造了“滨江党建·金融外滩”党建品牌,定期为金融白领们配送高品质的系列培训、专题讲座、开放式讨论等活动。
公共服务是否便捷,往往是人才评价一个城区的关键因素。位于南苏州河路上的黄浦区人才服务中心是服务人才的“第一窗口”,近年这里创新了“否决审批”“容缺受理”的服务模式,让人才在这里感受到便捷、暖心的服务。所谓否决审批,就是对申请人不简单说“否”,而是告知“如何办”“怎么办”,需要否决的事项按“否决审批”制度报当日值班负责人确认后执行;所谓容缺受理,就是对预审告知内容但尚未提供的非核心材料采取“容缺受理”。“总之,就是让人才少跑路,办成事。”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的服务急人才之所急,如开辟了“急、难、愁”绿色通道,为子女入学报名等特殊情况提供加急办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后台“积分网签”审核小组,实现了积分“网签”当日清;主动“走出去”,深入企业,解决人才遇到的疑难问题。打造互动交流平台,为区内千余户企业提供全方位、“7天×24小时”的人才服务和政策支持,同时,企业相互之间解惑释疑起到了持续学习、信息互动、联谊沟通的良好效果。
搭舞台
企业高管扎根在黄浦区“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感觉很舒服”
高级技能人才同样可以拿到政府的人才公寓补贴
对人才来说,除了物质层面的激励,更具吸引力的还有高层次的认可与机会,增加人才的归属感。
法国圣戈班集团是世界工业集团百强之一,2005年在黄浦区设立办事处,2007年在华总部迁至上海,在黄浦区政府的帮助下,圣戈班顺利迁址并落户上海。随后,公司又将其研发中心设立在黄浦区。西班牙籍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孟昊文,一直感念于黄浦区在圣戈班落户上海和后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在黄浦区的推荐下,2018年,孟昊文荣膺“白玉兰纪念奖”和上海市“优秀企业家”,2020年再次荣获“白玉兰荣誉奖”。孟昊文说,企业与个人扎根在黄浦区“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感觉很舒服”。
不仅是高端人才,每个人才在黄浦区都有“发光”的机会,黄浦区时刻在搭建这样的舞台。
作为一名一线工匠,如果评上首席技师与制作工,可以与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一样享受企业的股权激励;高级技能人才,同样可以拿到政府的人才公寓补贴……
黄浦区老字号集中、服务业发达,47%的从业人员是技能劳动者。黄浦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出一套技能人才增收激励的做法,如,探索在新技术与新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项目中实施新技能认证等政策与服务,推动企业为优秀技能人才创造生长土壤。
一批优秀的能工巧匠快速成长,崭露头角。旗下拥有10多家老字号老品牌的豫园股份,将劳动竞赛作为激励员工技能提升的引擎,激发起员工自我提高技能的热情。以餐饮集团为例,目前已拥有高级工以及技能职称职工占总人数近四成。老字号老凤祥通过组建混合所有制单体、创设职工持股会、引入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持股等内部激励机制,集聚了一大批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
黄浦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加快“人才高峰”建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广泛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围绕深化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大力吸引复合型、创新型的金融科技人才。聚焦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创服务、文旅服务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型、紧缺型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推动海内外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集聚黄浦。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本文来源:上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