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3年女,来自江浙的一个十八线小城市,家里吃穿不愁,但是资助不了我买房,对,爸妈养老钱不想去动他们,的确只能靠自己;
双非本科,QS前200管理水硕,做的工作是建筑工程,不是非常喜欢,预计不会长久做下去,目前有40W的积蓄,想创业暂时没有头绪,一边上班一边开了一个淘宝店,刚开始没啥订单;
因为有留学生的背景,现在可以在上海按要求落户,但单纯靠自己感觉无法在上海定居,颜值6分不能再多,胜在性格靠谱,为人纯品,对家庭有期待,自认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妻子和母亲哈哈哈自恋脸;因为离开上海3年,现在刚回来,圈子没打开,也没以前那么爱出门社交了,急需靠谱得脱单渠道~望推荐~
前两年在香港工作,再续2次签证就是香港永居了(但是要达成这2次签证非常难,除非我愿意再回到香港生活和工作,香港吃的我不太习惯,压力也大,其次港漂圈更是女多男少,估计到时还是孑然一身,如果纯粹为了身份,以我目前的资历看来,觉得不太值);
现在非常迷茫,为了赶在香港续签前落好户急匆匆入职,做着一个类似高级打杂的工作,就非常迷茫,其实上海落户也非我所求,不过是随大流;
上贴想问问比我年长的前辈们,站在你们过来人的角度上给我些建议吧
除非你能找到在上海买得起房的男朋友,否则不建议留上海。
金融产业存在的形态从表面上看:一方面是发现那些需要借贷并有能力还贷的公民或公司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借贷环境(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借贷),另一方面又为有余钱需要投资的人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渠道和更有保障的投资项目,然而我们从实际效果这方面来看金融业的这种运作方式其实就是将货币合法地以不同的名义和渠道分配给社会中需要的人和组织,运作方式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实践着交易权的平均分配理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相应的利差回报。而对于我们个人的投资者而言;区分这些金融理财产品和投资方式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所建立起的这种连环债务关系能否兑现并持续下去,然而要兑现这些承诺的关键又在于借贷方在未来约定的时间内他们能否真正地为社会创造出他们所预期的商品或服务并被我们(投资方)和其它的财富生产者一同消费从中获取足够的利润用于还贷。若投资收益或利息不是以此作为基础兑现依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基本判定这样的投资项目与传销,诈骗,赌博无异。从结果上看金融产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同我们储蓄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当前的金融产业在本质上是没有得到货币制度的制度支持的,所以整个金融产业实际上都非常地脆弱,而我们目前建立的这些所谓的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其实质无一不是以压制金融产业的效率和功能为代价而实现的,结果就是使得金融产业还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和潜力,任何的金融创新实际上都是在冒险,如果我们接受以平均币权为导向的金融治理策略就可以从制度上强化这一货币运作模式,使优质的金融业态真正地得到制度保障而不断发展壮大,让我们的投资更有收益保障,那么我们的未来生活也就有了更多实质性的制度保障。相反假如我们的储蓄行为导致了未来经济的崩溃,那么我们现在即使能储蓄再多的货币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金融产业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完全可以替代储蓄所希望达到的所有现实需求的,而反观储蓄确未必能实现我们的未来规划,我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进一步地提高我们个人的财务规划水平,这样我们的未来生活才能得到保障。那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储蓄呢?货币制度早已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纳入到一个制度体系中,人人自危的结果必然是人人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