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常涌现出一批为国家而舍小家的肝胆义士。他们呕心沥血建设祖国,但同时对自己的小家少了些许的关心。
34岁才大学毕业的钱永刚曾说:“如果我不是钱学森的儿子,可能得到的更多。”在众人看来,作为钱学森的孩子,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呢。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钱永刚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关系而获取便利,甚至经历了一些坎坷,那么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漂洋过海
1954年,钱学森在知晓新中国建设之路的坎坷,祖国急切地需要他,因此,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的路程。但是,当时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国家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闭的状态,同时美国政府拒绝他们回国,并将他们扣押在了美国,甚至采取了监禁。为了回国,钱学森求助国内的挚友希望可以帮助他回国。
就这样一封充满着回乡迫切希望的信,几经磨难地交到了那位挚友手中。挚友拿到这封信后十分的激动,对于钱学森的回国表示非常的感激,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于是向总理说明了钱学森的情况,希望总理可以帮助在大洋彼岸的那些热切希望回国的科学家们以及留学生给予帮助。
总理对此事非常关注,并表示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回国。终于在1954年四月,中美英法苏五国在日内瓦召开的解决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上,中美关系有了转折,为缓和两国关系,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人员名单,希望中国可以让他们回国。
同时中方也向美方提供了希望在外的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能够回国的提案。双方焦灼很久之后,为达成一致做了很多努力,最后统一将中国科学家们以及留学生放回中国。
踏上回国的旅程的这一年,钱永刚才七岁,大洋彼岸的祖国是什么样的,他没有见过,他只看到父亲那颗炙热的心,那种回归的热枕是他从来没有在父亲的身上感受到过的。
1955年9月17日,钱永刚随父亲钱学森以及家人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这一路,是他们觉得时间最漫长的日子,在海上漂泊了很多天,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青春岁月
回到祖国的钱永刚过得却没有那么的顺利,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没有了从前的好环境,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教育上的。虽然国家已经对他们备受照顾,但是同原本的条件是无法比拟的。
没有很好的教育设施,他对自己的未来开始迷茫。在他18岁那年,当时的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全国大部分学校停止招生,这让从小就想考个好大学的钱永刚十分沮丧,大学梦从此破灭了,他一度变得颓废起来,最后实在是无奈,只有弃笔从戎。
在一次偶然间他看到了征兵信息,于是没有跟家人商量便报了名。家人支持他的选择。他在当兵的生涯中一直都表现得很优秀。在每一场训练中钱永刚永远都是最刻苦的那一个,在每一场比赛中他也总得得到优异的成绩。
但是,他的从军生涯并没有就此出彩,很多人甚至排挤他。作为钱学森的孩子,他并没有得到便利,反而别人总觉得他们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定然是别有用心。甚至每一次应该是他得到的荣誉总是给了其他人。
无论是提干还是入党,总是与他失之交臂。因此他有些许的不甘,但是他却没有选择抱怨,而是愈来愈变得坚强,在一次次的困境中变得有耐心,在一次次磨难中去变得更有上进心。
命运转折
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来临,十年后我国高考重新开放。听到这个消息的钱永刚激动万分,他可以去上学了!但是光阴如梭,这些年他没碰过书本,上一次努力学习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钱永刚心想:“现在重新去参加高考,我还行不行?”。
年龄上的落差,内心的怀疑,让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但是上大学梦想的种子在心中正冉冉上升,在家人与朋友的鼓励下,最终他选择遵循他自己的内心,去参加高考,无论结果如何。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录取,让人唏嘘的是,他同系中最小的同学差了十岁,而这些都不重要了,他可以继续读书,完成自己的梦想。
四年后他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又随父亲去留学,当年加州理工的校长曾经答应过钱学森给他的孩子读书的机会,钱永刚在加州理工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而此时的他已经年满四十岁了。
钱永刚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同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而是在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贡献。先后在很多高校任职教授,例如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甘肃农大等等。
同时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等一系列地方任职。
虽然他的父亲小时候没有每日陪伴着他,但是父亲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他,言传身教,他也同父亲一般,用自己的知识来奉献国家。
他曾说:“假如我不是钱学森的儿子,或许得到的更多”。是呀,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回国后又无奈参军,父亲的身份不但没给他很多帮助,却总是还带给他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钱永刚堂兄堂妹们在国外从小就接受这样良好的教育,甚至最后成为了诺贝尓奖获得者,如果他一直也留在国外,可能会比现在优秀很多。而如今,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谱写着他自己的人生,对祖国的热枕从未改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