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杰出人才的产生往往与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息息相关,譬如我国江浙一带,自古多状元一说也得益与这一带优良学风的传承。素有“院士摇篮”之称的国家杰青获得者更是无数省市必争的人才项目,其培养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省市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很好地说明了各地未来科研技术的发展潜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指标。
随着2018年国家杰青结果的出炉,大家对杰青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本次资助范围逐渐覆盖了所有自然学科,平均资助金额也从1994年的60万元每项发展到400万元每项。今年共评出了200多个名额,涉及到112家单位,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花落哪些省市呢?
从工作地点来看,杰青来自北京的最多,共72人,占比36%;第2上海市,共24人,占比12%;第3江苏省,共17人,占比8.5%;第4、第5是湖北和广东省,分别为11、10人。
数据来源于青塔
一、北京市
作为我国的首都,强悍的经济实力伴随着各种优质资源从国内外汇集而来,加之大城市对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较好,是很多有志青年打拼的首选之地;坐拥清华北大等众多名牌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坐落于北京,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科研环境无不吸引着无数科研工作者赶赴首都从事科研。
二、上海市
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科技中心的上海,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伴随着近期颁布的上海扩大开放一百条、清北毕业生或可直接落户上海等一系列政策,上海的软硬实力都将在未来迈上一个新台阶,未来也将吸引更多科研人才落户上海。而且,上海也是名校云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牌大学,自然科研实力不俗。
二、江苏省
江苏省,一直是教育大省,不管是中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坐拥2所985大学,11所211大学。而且历来都是教育之乡,状元之乡。江南也是尽出才子的地方。再加上江苏经济发达,对人才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因此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人才,自然也是实至名归。
人才纷纷涌向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最重要的原因是名牌高校的吸引,从入选者所在单位看,北京来自清华、北大人数最多,分别为18人和16人,两所学校入选杰青占比超过17%,远远高于其他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入选7人,位列第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5人;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并列4人。
除了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自身的人才培养,同样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才的新落户,这对其它地区来说就是人才流失。我们从杰青的籍贯来看,发现排第1的是山东籍,为19人;第2来自湖南,为17人;第3分别是江苏和安徽,各15人。
数据来源于青塔
这与上述工作地点人数的排名并不吻合,高端科研人才的流动趋势也反映了北京和上海市的人才吸引力极强,但人才产出相对较弱,山东和湖南省恰恰相反,人才流失惨重,只有江苏省最稳定,不管是籍贯还是工作地点,同时位列全国第3。
面对这种不平衡的现象,解决人才流失这一问题任重道远。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