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100万年薪,本来要缴45万的税,现在只要缴15万,你一下子多了30万,家里面的人很高兴,所以你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5月25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宣布,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引发热议。
深圳为何在吸引人才上这么拼?折扣空前的个税优惠政策能让深圳得偿所愿吗?
高端顶尖人才紧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平台缺乏等问题和薄弱环节,成为深圳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掣肘。图片来源:东方IC
深圳为何这么拼?
这是王立新25日在论坛上列出的一组数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深圳人才状况的一个侧面。在王立新看来,“高端顶尖人才紧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平台缺乏等问题和薄弱环节,也成为深圳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掣肘。”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对高端、紧缺人才的需求也情有可原,况且深圳此次“官宣”也早就有迹可循。
今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而早在2013年,广东横琴、深圳前海,以及福建平潭就已经实施了港、澳、台居民、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在深圳之前,前海申请认定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需具备的资格条件。
政策的落地也的确带来了良好成效。以前海为例,《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实施4年以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的个税优惠政策倒也不十分意外。
政策是好的,但一定能得偿所愿吗?
好的政策不一定能顺利落地,更不见得必然带来正向结果。
针对此次深圳出台的政策,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阁认为:“该个税优惠政策不涉及到税法的修改,而是超出部分需要缴纳的税由深圳政府来承担,国家的税该是多少还是多少。所以深圳市政府一旦决定实施,落地速度会很快。”
从政策效果来看,上海金融与左边法律右边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认为“这类政策一定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锚定点’,来识别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率”。而深圳这项政策明确表示是对外国技术人才的个税补贴,这样识别起来也就相对高效。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落地必然毫无问题,政策落地过程仍待具体实施细则加以规范,比如:
再进一步看,当个税优惠政策有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并顺利落地时,人才就一定会来吗?
对此,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人才政策除了个税以外,未来更多的是公共服务供给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改善。未来在吸引国际人才上,大湾区要能够提供与国际先进城市、特别是科技创新相对发达的城市所具备的公共服务能力,譬如一流的医疗、一流的教育,以及是否具有满足国际人才所具备的文化休闲的设施和场所。”
此外,还要解决国际户籍问题、国际教育、社区问题等等,吸引人才任重而道远。
人才大战背后
事实上,自2016年末起,国内大城市就开始了引人大战,标志性事件就是西安在2017年3月大幅降低落户门槛。
随后,几乎所有的二线明星城市,都跟进了争夺人才的大潮。引人的手段从降低落户的学历、居住时间等门槛到给人才补贴等,花样繁多。
酷玩实验室漫画《这些城市,正在拿命欢迎你》:各城市的买房补贴政策
而在吸引国内和海外高端人才方面,此前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型城市”也都已有所发力,如推出数百万的奖励补贴、解决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住房补贴等“优惠”。
那么在热火朝天的人才争夺背后,城市的动机是什么?
上海社科院人口学教授梁中堂认为,争夺人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标志着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步入“高维度竞争”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不再是过去主要抓投资、抓项目的发展模式,而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要素的两大要素中,人才的位置已经取代了资本。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此前也指出,中国经济大约在2011年前后度过“刘易斯拐点”,在人口数量下降的同时,人口素质红利即“工程师红利”正在形成。中国已经进入“工程师红利”释放和技术赶超加速的“寒武纪时代”,人口红利深刻影响中国上一个二十年,“工程师红利”将深刻影响中国下一个十年。(资料综合自人民日报、新京报、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