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冠,上海的社会保障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昨日落下帷幕的“首届全国青年学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养老保障制度成为了青年学者和社保专家、老年学专家聚焦的热点话题。
“建国初期,当人们的预期寿命还是48岁时,规定了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50—55岁。时至今日,上海的预期寿命达到81岁,退休年龄如何调整?”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律国认为,上海需要适时推行“有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计划”。
专攻人口变化与社会保障研究的青年学者、复旦经济学院博士余央央建议得更为直接:“逐步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五年内考虑拉平男女退休年龄。”
“老”上海进入“飞速老龄期”
8月16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近1.7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
参与了上海养老保险改革、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律国预计,2011年至2030年,将成为老龄化人口迅猛增长期。
“这一时期,上海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将为世界之罕见,从图形上看,犹如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的蘑菇形,而这批老人都是20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对任何一届政府产生一个严峻考验。”
根据预测,这20年期间,60岁及其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至2030年将猛增到561.26万,平均每年增加11.78万人。
社保缴费率高,保障水平不高
在此次由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年学青年学者论坛承办的“首届全国青年学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中,“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单列为一项专题讨论。
事实上,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社会保险种类多,包括城保、镇保、农保、综保等。但不少专家指出,社会保险缴费率仍然居高不下。
根据现行规定,上海养老保险缴费率为两部分,用人单位(雇主)与个人,前者缴纳率为22%,后者为8%,两项相加高达30%;医疗保险缴费率也分为两部分,单位缴纳12%,在职职工缴纳2%,两项相加高达14%。这两种保险费率高于长三角周边城市,导致劳动力成本高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社会保障缴费率处于高水平,但保障水平却不高。进行主题发言的余央央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在缴费率上,上海高于德国、瑞典等国家,高水平的缴费率增加了企业负担与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的竞争力。但在保障水平上低于德国、瑞典等国家,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不高。
3个在职人员养两个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的增加,企业养老金的逐年提高以及养老金资本增值渠道受限等因素,导致了养老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余央央在报告中指出,参保人口结构老化,制度内赡养率持续降低,影响了养老金的供给。1996-2008年间参保在职职工年均增长率为6.03%,明显低于退休职工年均9.38%的增长率,制度内赡养比从1996年的2.12下降为2008年的1.7,且低于全国水平(3.13)。简单来说,上海1996年的时候,还是平均每两个在职人员供养一个退休人员,而如今已经需要每三个在职人员就要供养两个退休人员。目前全国则是每三个在职人员供养一个退休人员。有学者推算,20年后,上海的户籍人口中,每个在职人员都得供养一个退休人员。
与此同时,基金支出速度快于基金收入速度,基金缺口逐年加大。根据预测,老年人口将从2010年的342万人增加到“十二五”期末的447万人,净增长约为100万人。退休人员规模越来越大,降低了与在职职工的比例,缴纳保险费的人员相对减少,将严重影响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
由此,财政托底的社会保障基金风险正在持续加大。
【建议】
增加引进“黄金年龄段”劳动力
未来户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有何影响?余央央指出,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老年抚养系数正在持续上升。通俗来讲,目前大约每五个劳动力人口供养一个老人,按照推算,到了2020年,每2.5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个老人。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致使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供给下降。
专家表示,老龄化的国家要保持稳定的劳动适龄人口,均需要引入外来劳动力,以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德国为例,需要每年引入50万的适龄移民。因此欧洲在引进劳动力上秉承的原则:既不会对本地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又可以发挥外来劳动力的互补性,从而提高本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效率。
“引进劳动力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引进高科技人才,即很难通过本地短期培训提供的劳动力比如劳动力短缺的IT行业、金融业,二是引进低端劳动力,即本地居民不愿从事的较为低等的工作,如: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以此相应采取各类优惠措施,比如英国等国对技术移民实施年龄打分,以严格控制引入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欧盟规定同意非欧盟劳动者与欧盟内部移民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等。”余央央分析。
为此,上海在吸引劳动力方面,余央央建议严格把握引进人才的年龄要素,增加引进25-35岁处于劳动黄金年龄段的人口,并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逐步把外来流动人口的综合保险向城镇居民保险或城镇职工保险并轨,加紧落实居住证持有者退休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五年内考虑男女同龄退休
“建国初期,当人们的预期寿命还是48岁时,规定了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50—55岁。时至今日上海的预期寿命达到81岁,但退休年龄仍然没有相应调整,目前上海试行的‘柔性退休’也仅限于企业。”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律国认为,上海需要适时推出“有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计划”。
而余央央则提出更为直接的建议:上调女性退休年龄,五年内考虑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在2015年后把退休年龄从60岁上调到65岁。
余央央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增强养老金抵抗风险基本上采取三种方法,增加税收、提高社会保障缴费水平、延迟退休年龄。基于预期寿命与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目前各国的选择。
在具体操作上,各国均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尽量减轻延长退休年龄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冲击,比如延迟女性退休年龄。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62%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男女同龄退休,因此一些男女退休年龄有差别的国家首先上调女性退休年龄。如:英国将在10年(2010-2020年)时间将女性退休年龄延长5年(60岁上调到65岁)。
“一个保洁员,最好早点退休,拿退休工资,一个干部或者企业高管,肯定希望能够再多干几年,延迟退休,因此上海在平衡好各类人群对退休持不同意愿的基础上,可以在全国率先采用分类实施、小步渐进的方式实施退休年龄延迟计划。”余央央透露。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在目前已经实施的柔性退休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男女统一退休年龄、把退休年龄从60岁上调到65岁,的确能够有效减缓养老金压力,增强养老金风险抵抗力。
不过,戴律国指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宜推出延迟退休计划,当老龄化程度加剧形成了劳动力人口紧缺时推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够缓解社会矛盾。
开展老年护理费医保补贴试点
不少专家指出,为了减缓对医疗保险的压力,从实行“老年护理费医保补贴”起步,逐步推进建立个人独立账户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调研发现,老年人口对医疗卫生的支出更多地表现在护理支出,而不是门急诊支出。“上海应该率先成为全国在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的示范点。老年护理体系要秉承不增加目前居民征缴社会保障的压力为界限,分类推进,建立以政府的社会老年护理为主导,以商业护理为辅的多层次长期护理制度。”
余央央建议,分步实施开展老年护理费医保补贴试点。现阶段先依赖于医疗保险制度,对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进行医保补贴试点。其次,逐步推进城镇职工人员加入护理保险的试点。先让在职职工从40岁起开始缴纳护理保险费,而后推广到城镇居民保险、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再次,政府政策扶持商业老年护理保险。政府对于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采取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诱导性保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