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户口,目前现存采取户籍制度的有中国、朝鲜、缅甸、老挝……
户籍制度的存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城市恶性膨胀,以确保城市良好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制度的弊端开始慢慢彰显,阻碍了人才资本流动,成了发展的负担与滋生特权的温床。更严重的是,它侵犯了人人享有的权利……
户籍制度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户籍所附带的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具体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福利待遇。
教育上:作为中国的教育中心,北京的985和211高校数量达到23所,而相邻的河北省,仅有一所211大学。而且一般本地大学因占有本地资源,都会在招生上对本省有优惠条件,比如北京本地人考取清华大学可能需要六百分就行,但是外地人需要七百分。
医疗上: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排行榜100家医院中,这三个城市占了一半。这种医疗资源的空间分配格局,造成了各大城市知名医院的人满为患,也创造了黄牛的机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寻租手段,极大地损害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利用。同时,由医疗资源集中引发的本地人与非本地人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就业机会: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需求量最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成为北漂、沪漂,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上升,二三线城市人才外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老人村现状。
唯有户籍才能阻止非户籍人口享受一些更“隐性”的资源。正是这些隐形资源才造就了大家对户口的追捧。
拿上海举例,沪籍几个优势:
1
购房资格
房子不是你有钱就可以购买的,因为上海限购!
本地单身可买一套,已婚可买两套,另外还可以申请经适房。
非沪籍单身不能买,已婚可买一套,但有上海社保需缴满5年的要求。
2
医保
沪籍有居民医保,2020年保费740元整年,门诊报销70%(一级医院),住院报销80%(一级医院),而且还有很多项目本地人是可以免费享受的。
非沪籍只有职工医疗保险,与社保捆绑,不能单独缴纳。
3
社保
沪籍40岁以上,自己缴纳社保,政府补贴一半。
非沪籍没有政府补贴。
4
下岗培训
沪籍失业人员培训(各种资格证)费用,由政府承担。
非沪籍,有居住证,政府承担一半。
5
子女教育
本地人:就近上学,有钱的可以读私立学校。
外地人:父母一方须持有上海市长期居住证,如持有《临时居住证》,但续签时间必须是一年及以上的。否则只能去昂贵的私立学校念书了,九年下来,至少也得20万。
与高昂的学费相比,高考分数门槛才是更大的差距,外地生源进沪读大学至少要比本地生源学生多考40分。
非沪籍居住证满120分与沪籍大致等同,但仍有区别。居住证需要每年办理一次。
多数区,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居住证与沪籍分配顺位不同,沪籍优先。非沪籍,公办幼儿园不保证学位,学位满只能上私立。
6
就业
有些工作只招沪籍,或优先录取沪籍:公共交通相关岗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市政文娱场馆。
想考公务员,非户籍必须得是研究生学历!
7
沪籍不用上班也有市民待遇
外地人在上海如何拥有户籍呢?
当前上海的6大落户政策:
1、上海居转户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累计满7年
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正常缴费累计满7年
2、上海人才引进落户
公司得是人才引进落户上海重点机构,其次你得是公司认定的“人才”,说到这里大概都懂了吧……
3、上海应届生落户
博士应届生可直接落户;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以及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就读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4、上海留学生落户
首先必须得是留学生,其次有社保缴纳需求。
5、上海投靠落户
首先你得有上海户口的亲人
6、科创人才落户
首先得是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其次增加了上海的收入,比如:
创业人才直接落户获得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创业投资机构首轮创业投资额1000万元及以上或者累计获得创业投资额2000万元及以上(须资金到位并持续投资满1年)的上海企业中持股比例不低于10%的创业人才,在企业连续工作满2年的,可以直接申办上海常住户口。
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直接落户在上海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连续从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满2年,最近3年累计实现5000万元及以上技术交易额(技术合同双方当事人分别不少于5家且不是关联企业,技术合同履行率达到70%及以上)的技术合同第一完成人,可以直接申办上海常住户口。
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大城市“户口”正在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成功的标志。毕竟本地户口带来的“隐性”资源是外地户口无法比拟的。
至于像有些人问的“为了北京户口去一个月薪6千的公司好还是为了发展去一个月薪1.5w的公司好”,这种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
毕竟,有的人有了户口买不起房,有的人有了发展,城市抢着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