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将推进“一网通办”。
2018年3月,上海遍布全市街镇的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全市通办”;当年10月,又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全市社区事务受理平台对接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初步实现“网上办事”,市民可在线办理11个政府部门的169个社区事务受理事项。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经过多年建设,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已全面实现“三一两全”,即社区事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全市通办、全年无休”。
同时,通过对接市“电子证照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线下受理大厅办事所需的“身份证、居住证、出生医学证明”三证率先实现“电子亮证”,证件免交。未来,“户口本、结婚证”等高频证照,也将陆续纳入“亮证范围”。
“全市通办”消除居民无法就近办事痛点
1998年,上海的五里桥街道在全国建立首个“社区政务超市”,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一门承接”政府多部门的公共服务窗口。
在此基础上,上海不断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在全市普遍建立“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集中为居民个人提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改变了以往政务服务资源“空间上分散多门,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
据上海市民政局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67个分中心,汇集了公安、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住建、粮食、总工会、残联、档案、经信等11个部门的169项个人政务事项,年受理量超过一千万件。
作为拥有逾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的居民人群结构复杂,需求差异多样。户籍人群的人户分离、外来人群的高流动性,都凸显出长期沿用的“人户一致”公共政策设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不适应性。在过去,一些社区政务事项往往必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镇提出申请,不少居民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往返奔波、费时费力。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解决这个“痛点”问题,成为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为此,上海市民政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在全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全市通办”。同时,对于部分左边法律右边法规明确规定只能在户籍地或居住地办理的事项,市民政局通过建立统一信息交互平台,探索“收受分离”解决方案,也实现了“全市通办”。
“全市通办”的实施,受到了上海居民群众的广泛欢迎。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总受理量逾1046万件,其中“全市通办”84多万件。随着“全市通办”越来越被居民群众了解、采用,“全市通办”率已从开始的5%增长至目前的10%,成为一项广受居民欢迎的便民举措。
社区事务“一网通办”,推行“电子亮证”
在“全市通办”的基础上,上海市民政局按照市大数据中心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积极推进社区事务受理的“一网通办”。
2018年10月,全市的社区事务受理平台对接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初步实现“网上办事”。市民打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进入“一网通办”专栏,点击“个人社区事务服务”模块,即可在线办理11个政府部门的169个社区事务受理事项。
其中,29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140个事项实现“网上预审”,市民“最多跑一次”。办理进度可通过网站、短信等方式,实时查询。
同时,通过对接市“电子证照库”,线下受理大厅办事所需的“身份证、居住证、出生医学证明”三证率先实现“电子亮证”,证件免交。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份以来,共完成电子亮证1465人次。据上海市民政局透露,未来,“户口本、结婚证”等高频证照,也将陆续纳入“亮证范围”。
“以前,我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如果忘带身份证,只能往返奔波。”上海市民李先生说,但开通“电子亮证”功能后,他只需打开“市民云”App,完成实名认证,轻松扫码,即可实现身份证免交。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随着上海“一网通办”工作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协同相关部门紧紧抓住“业务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点,“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度。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在依托“市民云”App一网通办移动平台,开通社区政务服务“掌上办事”功能;推广移动支付,统一物流,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按照统一部署,有关部门还将持续全力推进“长三角政务一体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