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清楚体制内高学历人才引进的福利问题,就能明白目前困境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要明白引进基层的不是什么高学历人才,而是解决潜在的社会问题。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的街道是需要北大的地球物理博士去服务的,出现这个社会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的就业市场无法给这些高学历者匹配相对应的岗位。
但是我们的民众普遍认为高学历者,尤其是名校毕业生,是“应该”有好的生活质量的。可是没好工作,好生活从哪里来?
所以就有了各地所谓的人才引进政策,把高学历的博士硕士送到基层,拿一份不错的体制内收入。但是这里面尤其要注意的是进入了这些单位,以前在大学里学的那些专业知识就是废掉了。进去的人脱离了本专业相当长时间后是很难回到原先的领域继续工作的,而且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一个县就没几个上升的位置。
所谓的人才引进,讲难听直白点就是高学历者在社会上没匹配工作,用基层体制内的职位消化一部分。
高学历毕业生直接从学校下基层,本来就是地方上一个政绩工程,所以各地开得很多都是空头支票。我们地方财政上表面上是收支分开的,意思就是该给你的钱都应该是文件规定的,但是现实中地方财政就是收支一体的。钱没收到,怎么发钱?
所以地方上财政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卖地的收入少了,这些所谓的人才引进补贴就会打折扣。比如最近一个省会城市下属的县,就拖欠这些高学历者的安家补贴。钱不多,一个月1000块,但是几年了都没发出来。还有的是抱怨购房补贴,这东西应该是分几批给的,但是真买下房子要去要钱,人家被逼急了只能告诉你财政上没拨下钱来,先拖着再说。
地方政府也和公司一样,没收到钱,就发不出钱。
所以地方上真正的人才引进待遇,核心其实就是工资,它的好处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饭碗。要是你觉得自己真的离开体制能过得更好,赚到更多钱,那么走上社会竞争可能也是一条好的出路。要是没办法,那么就安心工作。
至于所谓的福利待遇,都是要等到钱收到了才能发下来的。对很多地方来说,就是地卖不掉就没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