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我们还能做什么

■中国科学院未来5年内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600名■截至3月底,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批出名额1058个■西安市用5年时间,安排资金1.5亿元引进1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广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享受加10分录取照顾

人民日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我们还能做什么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未来5年内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600名

  

■截至3月底,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批出名额1058个

  

■西安市用5年时间,安排资金1.5亿元引进1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广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享受加10分录取照顾

  

■未来5年内,清华大学争取引进50位国际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加盟

  

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国家新近出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30年来,我国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聘请大批海外专家来华工作,为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进智力、引进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党中央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我们应当利用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推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本期周刊特邀几位政协委员座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话题。

  

谨防“请来女婿气走儿子”

  

国家鼓励并支持各个层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除“千人计划”之外,包括申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引进项目

  

记者:作为留学归国人员,也作为首批长江学者获得者,您曾呼吁提高长江学者待遇,保持“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吸引力,保护和激励本土杰出人才的报国热情。您对中央新近出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有何期待?

  

张伟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大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我觉得正逢其时,是个大好事。但要注意到,在实施“千人计划”时,要培养和巩固本土杰出人才,避免“请来女婿气走儿子”的情况发生。

  

回过头来看,长江学者计划作为我国高校第一个特聘教授项目,业已成了一个无可取代的引智品牌。它打破了论资排辈的老规矩。我1999年获此奖项时,并在随后的5年享受该计划每年10万元的津贴。你知道这笔钱在那个时候可是个大数。我1993年留学归国之初,每月工资才250元左右。这笔津贴,为我们当年这些“穷书生”解了燃眉之急甚至是后顾之忧,让我们从柴米油盐的“杂事”中得到解放,从而可以心无旁骛、专心向学。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海外有为青年学者回国效力。

  

不过,长江学者计划十年一贯的待遇水准,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当年的吸引力。以住房为例,10年前的受资助者大都不存在购房的负担,但今天的10万元甚至不够一些城市房价的首付款。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的资助额度都在不断增加,一些仿效长江学者计划的地方性引智项目,资助力度也已超过了“长江”。建议长江学者的年度津贴从10万元增至20万元,以更符合当前的消费水平,进一步增强海内外人才的向心力,加速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海外优秀人才的回归。

  

正是“人才回流”大好时机

  

国家将在未来5到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至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记者:中央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力度要加大,速度要加快,范围要放宽,您怎么理解?请比较一下国外这方面的情况。

  

万学远(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较量,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金融危机发生后,海外许多华人教授都在思考“到哪里发展更适合自己”。而国内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机会,很多人愿意回国。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人才回流”的机遇,加大力度、加紧开展这项工作。

  

从国际上来看,人才的争夺战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美国派遣了大批情报人员前往德国物色有造诣的德国籍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去美国。他们动用了100多架次飞机将2000多名德国科学家抢运到美国,其中火箭专家就有100余名。美国在战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有80%是由引进的外国专家完成的。1989年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有20多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流失国外,其中有数万名俄罗斯科技人员移居美国、以色列。而在移居以色列的苏联犹太人中有近万名科学家和5万名工程师,他们带去或后来新提出的研究课题、技术项目达1000多项,极大地推动了以色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不要轰轰烈烈造势

  

调查显示,87.7%的受访留学人员表达了回国发展的意愿。仅2008年留学归国人员的人数已突破14万,是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归国人数最多的一年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6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一股“海外抄底”之风,从房产、股市、石油矿产,甚至制造业,一直刮到了人才市场。您怎么看?

  

欧阳钟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才的选择是需要经过长期接触而得来的,不是有机会就去“抄底”,关键要看他的业务专长与企业发展是否吻合。比如原来在国内搞物理的,去华尔街以后搞金融了,那是由于金融泡沫把他们吸收过去的;现在泡沫破裂了,跑回国内要高薪,引进这样的人才完全没有必要。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目前,我国急需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希望国内对引进人才宽容一些,不要期望每个人才都能为之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引进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以诚相待,而不是轰轰烈烈地造势,更不能以胜利者的心态“抄底”。

  

为优秀人才多开“绿灯”

  

目前,在全国创办的60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逾100亿元

  

记者:日前,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地以创新精神完善政策,创造更加有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环境。您是如何看的?

  

邢新会(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百人计划”教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是的。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但是,现有的一些政策并没有体现出对他们的重视。我有一个朋友,在日本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到加拿大工作。他虽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一直心系祖国。2007年7月,这位朋友辞去国外薪水丰厚的工作,来到国内一家大型上市公司任科研主管。但因为拥有外国国籍,使其在办理工作手续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本来7月就该走马上任,却拖到12月。而且,这样的手续每年都要办一次,不仅要交高额的费用,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就是创业的环境。目前,国内很多评价体制并不一定适合归国人才。比如,每年都要检查科研人员做了什么研究。归国人员需要宽松的、鼓励性的评价体制。建议为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季允石(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国家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海归人才颇为看重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引进境外技术和人才,但原则是一定要引进高层次的、国内紧缺的人才。应完善引进人才的软环境,建立更加科学的技术评价体系,实现项目评估“直通车”,同时扩大融资渠道,对留学归国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一句话,筑巢是基础,只有把巢筑好了,才能把“凤凰”吸引进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