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究竟有什么差别?总结得太精辟了
国际化并不是大家想的崇洋媚外,外国的东西就是好,国际化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无国界的开放交流。海归博士在学术视野上普遍更开阔一些,一个在美国上学的博士,也会常常和欧洲、亚洲等高校的学者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的频次也远高于本土博士。总的来看,国内高校在国际化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当然,因为一些限制,也不可能提升到欧美那种程度。这也是我们要不断把人才送出去交流的原因。
以高校为例,高校招聘博士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在各种评比中的综合实力,具体体现在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发表论文的数量等等,而国家政策对海龟的支持力度更大,基本带上海龟标签都有各种专门项目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也更容易中,海龟在国外的人脉更多,而高水平的论文都是老外办的,他们同等条件下,海龟发表论文挂个老外的名字更容易中,以及国外科研水平比国内高,发高水平论文也容易。这样带来后续的滚雪球效果,越做越好。
总结意思就是,海龟能给单位带来更多收益,领导就会得到更多政绩,而领导又管招人,就是这么个因果关系。
总的来说,这些年可以看到,国内博士的水平也在提高,一方面是国内的导师开始进入国际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导师在人才培养上有的一定改善,国内的科研条件也有明显提升,很多都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国内优秀博士的科研表现也完全不输海归博士,像清华的万蕊雪,纯本土博士,三年发了5篇science。只要土壤合适了,人才就会自然生长。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高校的快速发展,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之间的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许多高校在招聘的时候,已将必须具有两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改为了具有两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在以前的话,比较看重发表论文的数量,但近些年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的时候都采取了代表作模式,需要申请者提交3篇或5篇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学术论文,供择优录取。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大为改善,在国内念博士的话,大环境是强迫着博士发表论文。在这种功利环境的推动下。国内的博士往往能发表多篇高质量的论文。与之相比,在欧美一些院校,博士毕业对论文的要求不是很高,反倒不利于在国内高校的求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