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光鲜亮丽的留学生,背后竟然……?!

原标题:表面光鲜亮丽的留学生,背后竟然……?!「真羡慕你们出国的,都不用学习」「中国人到国外也就是抱团」「富二代装什么努力」「你们十八岁西装革履,我们十八岁衣衫褴褛」…留学生,作为一个「里外不是人」的群体,常年在外国友人对于中国/亚洲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歧视与国内同胞的误会、不信任、不理解中夹缝求生。同样身为十几二十岁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真的没有那么强大。耶

表面光鲜亮丽的留学生,背后竟然……?!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原标题:表面光鲜亮丽的留学生,背后竟然……?!

  

「真羡慕你们出国的,都不用学习」

  

「中国人到国外也就是抱团」

  

「富二代装什么努力」

  

「你们十八岁西装革履,我们十八岁衣衫褴褛」

  

  

留学生,作为一个「里外不是人」的群体,常年在外国友人对于中国/亚洲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歧视与国内同胞的误会、不信任、不理解中夹缝求生。

  

同样身为十几二十岁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真的没有那么强大。

  

  

耶鲁大学曾经发布过一份对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报告,指出有45%的中国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两周内有抑郁症状,29%自称有焦虑症状;

  

同样,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布的一份留学生调查统计报告中,有47%的博士生和37%的硕士生表示自己有一定的抑郁症状,而在本科新生中,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有严重的抑郁倾向。

  

学业、社交、就业焦虑、情感疑难杂症…

  

好像每次好不容易迈出第一步,生活就会像个jian人一样插着腰在耳边开始嘲笑。

  

而身处于「情绪黑洞」里的我们,也无数次扪心自问:

  

我还撑的下去吗?

  

今天,「RelationshipLab」携手「Panopath过来人」,揭秘留学生在不同社交媒体上的人设。

  

-朋友圈里-

  

我们是无处不在的精致留学生

  

朋友圈或IG里的留学生总是那么「光鲜亮丽」,他们可能是:

  

【学术大神】

  

  

【烹饪艺术家】

  

  

【Party小王子/公主】

  

  

【工作狂魔】

  

  

【精致网红】

  

  

在朋友圈、IG及与其相似的公众平台上,我们展示的内容往往是乐观、积极的。

  

因为在朋友圈里的状态是我们最希望被别人看到且接受的信息。

  

无论是希望看到爸妈的那一份安心,还是得到社交圈层的那一份认可,我们都竭尽全力地在向身边的人传递:「我很好,别担心」。

  

尽管有时并非如此。

  

我们都不敢发的那一句话

  

就是“我想回家”

  

.

  

.

  

.

  

  

  

  

  

  

而这些话,又能跟谁说呢?

  

-匿名提问箱-

  

成为了情绪落脚点

  

心里话可以跟陌生人说。

  

近两年经常能在朋友圈刷到一个神奇的白色链接,上面写着Askmeanything(不是广告)。

  

点开它之后呈现的是一个个问题下鲜活的心理活动,它可以是:

  

大型表白/坦白现场

  

奇奇怪怪问题的Q&A

  

窥探你所关心的ta的「隐私」

  

塑造自我形象的摇篮…

  

而匿名社交环境也是它火起来的根本原因。

  

随着用户身份保护,网络与现实世界的连接间隙扩大,赋予了用户更大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匿名提问箱中,人们可以卸下"印象管理"的负担,不必过多考虑自身行为造成的外界看法和评价。

  

传统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人认同存在于对世界的参照以及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的肯定。"

  

根据社会学家戈夫曼的观点,用户在传播信息时会考虑网络形象的构建和印象管理。

  

在匿名社交软件中,用户则较少考虑印象管理。

  

由于观点和身份相区分,真实的传播更能增强用户的身份认同感。

  

在大家都沉浸于打造自我形象,将最「完美」的那一面呈现给亲朋好友的时候,匿名提问箱的出现给与了大众可以摆脱身份束缚自由对话的机会

  

让我们偶尔可以和那些最亲近的人们做几分钟「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也给许多迷茫、压抑、在崩溃边缘游走的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

  

因为在这里,抛开社交的心理负担,你所能聚焦的只有问题本身。

  

  

  

可真正让我们困惑、无奈、焦躁的问题

  

比这些多的多…

  

-留学生-

  

过的很轻松吗

  

我不敢任性:

  

怕GPA没得救。

  

根据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IESNCES的报告显示: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4年制院校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中,6年内的毕业率为60%

  

也就是说,到2017年,只有大约60%的学生在2011年开始的同一所大学完成了学士学位。

  

  

这是一组对留学生极其可怕的数据。

  

不知多少个深夜,我对着word文档上不停闪烁的鼠标发呆,脑子里对几天后要提交的paper毫无头绪。

  

天知道我有多想把眼前这个这个电脑大卸八块,然后躲进被窝睡大觉,明天一早翘了的课再也不起床。

  

但是我不可以。

  

GPA在我耳边无限循环,爸妈还在家里期盼我学成归来找份好工作,我不能大学没毕业就先被开了...

  

我不敢拒绝:

  

怕好不容易搭建起的社交关系崩塌。

  

初来乍到,因为害怕自己没办法融入本土社交圈交不到朋友,我不断地在周末参加各种联谊活动、party、研讨会。

  

将自己打扮的人模人样,英俊漂亮,每天回到家都是疲惫不堪,而我也会想啊:“这还是我吗?”。

  

终于我加入了社交圈,教到了朋友。

  

周末的活动越来越多,逢场作戏更是已经成为日常,可是这样真的很累啊。

  

我不敢生病:

  

尽管疫情肆虐。

  

截至美东时间7月29日17时21分(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5时21分),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223,816例,累计死亡病例1,029,601例。

  

两项数据与24小时前相比,新增确诊病例151,290例,新增死亡病例456例。

  

而这只是美国一个国家。

  

在最严重的那些日子里,我早已习惯了身边朋友们阳了一个又一个。

  

我不敢去医院,也不敢停下我的脚步;

  

多喝vc,勤洗手,有异常就自检,不舒服就吃TYLENOL…

  

这些零碎的生活习惯凑出了成百上千个想家的日夜。

  

我不敢放弃:

  

就业、科研的压力让我根本无地逃避。

  

受全球疫情影响,2020年回国求职的海归总人数同比增长33.9%,其中应届留学生人数猛增67.3%;

  

2021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总人数及应届留学生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回国求职的海归人数增多、“海归优先”的岗位数持续减少,让海归在国内的求职压力加大。

  

加上海外就业也十分困难,每年只有1%左右的英国留学生能拿到工作签证,可谓两面夹击,四面楚歌。

  

而这些情绪,

  

似乎除了匿名提问箱这种陌生的地方,

  

也很难得以宣泄了。

  

或许你也曾有过被临时告知准备已久的考试被迫取消的不甘;

  

或许你也曾受到质疑、嘲讽、与不信任;

  

或许你也正在或经历过异地恋的折磨;

  

或许你也在遥望家乡而无法回来时崩溃;

  

或许你也曾质疑过:

  

“我真的适合这条路吗?”

  

“我真的可以考到一个好大学吗?”

  

“这么累真的值得吗?”

  

那就回头看看吧。

  

看看这泥泞路上你一步一个的脚印

  

看看那些你用尽全力去填平的坑坑洼洼

  

看看沿路经过靓丽风景

  

去经历世界的洗礼,

  

去享受痛苦中的乐趣,

  

然后,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句:

  

「我好棒,我可以」

  

-最后-

  

说些心里话

  

为什么以匿名社交媒体做为留学生话题的切入点呢?

  

大概是它呈现了自我展示时最真实的状态吧。

  

那些涵盖了我们太多社交关系的平台太过于「危险」,以至于真实本身竟成了双刃剑,让我们不敢袒露,不敢质疑,不敢表达。

  

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在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栖息而已。

  

值得肯定的是,生命的韧性总是惊人的。

  

相信终有一天,留学生群体所承受的有色眼镜及刻板印象将会淡化。

  

那些心口难开的话语也将得以宣泄吧。

  

只愿

  

平安,光明

  

END

  

主笔|AngelStellaGrace

  

编辑|Joanna

  

排版|Anzi

  

//点击进入RelationshipLab//

  

小红书|R-Lab

  

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RelationshipLab关系研究所

  

投稿/联系邮箱|

  

有任何问题?|后台留言关键词“Voice”

  

想加入我们|后台留言关键词“加入”

  

  

责任编辑:

上一篇:留学生办理上海落户规划指导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