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成了一只漂亮的大海龟,回来会碰到什么样的待遇呢,我们来看以下这些前辈的经历吧
网友一:
去年刚拿到沿海双一流高校的教职,跟你聊聊目前国内找教职的情况。
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土博(自认为是TOP3的十几所学校之一),海外博后,生物化学专业;3篇10分左右的文章,一篇已过期(发表已超过5年,直到找工作才知道论文还有过期这回事)。博后结束一个课题后,本来还想再做一个,想想自己已经34了,很多学校都要求35以下,青基也要35以下。不具备“四青”的实力,再做一个课题就要超过35了,得不偿失,就回来找教职。刚过完年就开始投简历。找学校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地域,想去的地方依次是:广州、广东其它市、上海、杭州、郑州。所以都在这几个城市中找学校。我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比较一般,也没有大佬帮忙,全靠自己。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折腾,先后拿到4所双一流、3所双非高校的左边offer右边,结果也算不错。
根据我的求职经历,大概说一下各个层次的高校的最低招聘要求。一年前的经验,应该还有些参考价值。达到这些最低要求的就可以试试,一家不行再换一家,但是要考虑时间成本。至于是否有编制以及是否非升即走,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现在学校的招聘花样太多,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可以直接问已入职的同事或人事处。防杠说明:这是小样本量的总结,任何结论都可能有很多例外情况。
沿海985入职要求:2-3年海外经历,3篇一区论文,包括至少2篇10分以上高分论文。这些高校都很有钱,招聘模式基本是组织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求职者参加,承担往返路费和食宿。这个模式就是以前招聘“青千”的模式,只不过现在不敢这么说了。HR重点关注海外经历和论文数量以及质量,其他像第一学历什么的,提都没提。通过与校方的交流,感觉他们的招聘优先级是海外经历>论文,没有海外经历的他们都不发邀请函。有位学校人事说,他们也知道现在土博科研实力很强,但是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来,是政策要求。招来的人实力都很牛,是青千的有力竞争者。学校给的待遇是副高或以上待遇,独立PI,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一大堆,招博后学校出钱。这些财大气粗的学校,在各个环节做的都很好,下图是其中一所985发来的会议邀请函:
下图是某沿海985附属医院给的具体待遇,我就看到两个字:钱多!
沿海211:海外经历,3篇一区论文。他们也是通过青年论坛招聘,承担路费食宿。要求比沿海985差一截,待遇差一大截。年薪十几万,安家费30万左右。实力强的可以做独立PI,弱一点要加入别的课题组。没有海外经历也可能要,但是先从师资博后做起,两年要发2-3篇一区论文或拿到国家基金才有可能留下来。且不说这个要求本身就很难达到;即使达到要求,留下来的可能性嘛,呵呵。不过还真有能留下的。某师兄去了沿海211做师资博后,社交能力极强。来我们学校蹭TEM;写文章挂另一师兄的名字,那师兄前老板是某个一区杂志副主编,投稿到那个杂志然后中了。两年累死累活发2篇一区,还有一篇在修,然后留下来了。
西部985:类似于沿海211。这是听两位在西部985入职的同学说的。海外经历加两篇一区论文,可以给副教授待遇,但是想站稳脚跟不容易。三年要有一个国家基金,拿到两个国家基金才能得到长聘合同。
沿海双非:海外经历,3篇SCI论文。有的学校还能开得起青年论坛,有的学校开不起,就在网上放个招聘公告。有的学校号称直接给编制,但是也要有考核,三年一个周期,两个周期达不到要求可能解聘。我的理解编制=铁饭碗,给编制又有可能解聘就看不懂了。上海、杭州的高校工资比较低,杭州某些学校月薪不到4000你敢信?广东的高一些,月薪一万左右。
中西部211:3篇SCI论文。大多是开不起青年论坛的,有的报销求职者往返路费或食宿,有的不报销。虽然不会硬性规定海外经历,但是土博大多也是从师资博后做起;有海外经历可以不用做师资博,论文要求也会降低。说一下某倾尽全力评上双一流B的学校,要求高,待遇低。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严卡第一学历,必须211以上!连招聘辅导员都要求博士。论文要求倒是不高,博士毕业应该都能达到:
提供的待遇是这样的(人家说建设一流学校,那就跟沿海985的待遇比一下吧。另外,发论文没有奖金!):
举几个道听途说的例子:应聘这家双一流B不成功的人,有的去了西部985,有的去了沿海985,有的去了沿海211:)
中西部双非:博士学位,SCI论文。211以上的土博,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去这些一般学校问题不大。本校毕业的博士也能直接留下,这在985、211学校中几乎不可能。虽然要求低,但是坑很多,注意防范。这个层次的一些学校给不了好待遇,但是也想吸引实力强的人才,怎么办?坑蒙拐骗!山东LY学院,江西JJ学院都是巨坑,小木虫上有很多对他们的控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说一些坑人套路。套路一:某校为了应付上级评估,提高教师博士比例,高薪高待遇吸引求职者,评估结束后,为了不兑现承诺的东西,想方设法把这些人开除或逼走。套路二:招聘广告写很好的待遇吸引人,人家办理入职之后,承诺的待遇打折扣,或者拖延,或者直接不兑现;想离职走人?耗死你。这个层次的良心学校,月薪五千算比较高的,安家费20万顶天了,科研启动经费5-10万。明显高于这些待遇的,就要提高警惕;高得太多,陷阱的概率就很大。
祝你顺利拿到心仪的左边offer右边!
网友二:
非985高校的,但对高校的招聘工作都有所了解,简单说下个人的认识,仅供参考。
招聘条件一般就两个方面:经历和能力
经历要求:对目前排名靠前的985高校,博士毕业生直接拿到教职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你是海外的。一般来说,学校会要求你具有2-3年海外博士后经历或研究员的经历,基本上就是“青年千人”所需要的经历。如果你在海外有博士后经历,那道路会顺畅一些,有可能直接拿到教职;如果没有,有的学校会让你先进站做博士后,有的学校则采用合同聘用的预聘方式。
能力要求:985高校招聘不会告诉你需要有多少论文、项目,只会说“具有较好教育科研潜力”,或“同龄人中拔尖”等。也就是说,你得判断一下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地位如何,自己在课题组内的地位如何,如果你是国际著名学者团队下的主力队员,那基本是比较靠谱的。
总的来说,985大学目前对正式教职非常慎重,应聘者基本上是先申报“青年千人”,申报上了进教职;没申报上的,如果能聘上校内青年人才项目的,也是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教职的。从条件上来说,最好是本硕博三阶段均为知名高校,已经发表领域内高水平的论文,最好能有领域内前5的期刊,另外,品行、心理素质方面过得去。
大学青年人才招聘体系
目前高校的招聘体系比较复杂,下面以天津大学教师招聘为例(信息来自网络):
天津大学青年人才招聘分两个层次:一是北洋学者英才计划;另一个是预聘教师。
其中“北洋学者英才计划”有A、B两档,A档为入选“四青”者,直接聘长聘教授;B档则是未入选“四青”,但达到长聘教授或长聘副教授条件的。也就是说,只要入选“北洋学者英才计划”,基本就是长聘教师。
那么具体需要什么条件呢,其招聘启事上的岗位要求就只有两句话:年龄不超过40岁,具有博士学位,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具有显示度的成果,且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和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海外应聘者原则上需在海外工作不少于2年。其他方面,需要你递交简历、申报书、介绍信、成果证明等,学校通过同行专家评审才能确定。
“预聘教师”呢,天津大学的定位是:为博士后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编制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及辅助教学等工作。虽然此处写了“学校事业编制”,但从《天津大学预聘教师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到,这个编制是流动编制,也就是说,你在岗期间按事业编制管理,但聘期最长6年,如果不能获得准聘副教授,基本就不再续聘了。
“预聘教师”的条件说明也很简单:国内外知名大学毕业,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修养,熟悉本领域相关工作;具有独立承担科研及教学工作的潜力。其他方面,也只有自己申请一下试试了。
网友三:
首先在我看来,你说的教职应当不包含那种没有编制的临时研究人员(因为这种其实就是博士后)。如果基于这个假设,海外应届博士想进地理位置较好的中上等985(华科,武大这种层次以上)难度依然非常大,需要有多篇顶级杂志,起码子刊级别(各个学科参照TOP5杂志)才有机会。如果是海外博士,并且做一站海外博士后,机会会大一些,不过文章依然是最大的门槛。如果想进湖南大学,兰州大学,这种985,难度不是特别大,但是也得五篇第一作者权威杂志,如果是天坑专业,这个数字得翻倍,据我所知现在很多211的招聘要求已经非常接近甚至超过这类学校了,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特任系列要求已经超过部分985学校了,当然待遇也是不错的。
海归博士如果博士期间特别努力,冲刺211学校任职,机会会非常大;如果没有文章(不是笑话,欧洲博士很多不要求发文章,没文章的不是少数)或者数目较少,只能去双非了或者二本。保底是二本(海归博士即使没有文章,去二本机会也很大)。
参考:身边50+海外博士发展经历。
网友四:
近5年,海外普通院校、或者名校的普通博士回国后,进入高校比较难。主要原因:
1)国内博士生水平提升明显。尤其是国内985高校或者排名前几的国内名校毕业博士的学术成果不低,论文档次和数量相比几年之前提升太多。
2)国内高校博士引进一般是课题组申报,学院审核,学校批准。针对自己培养的学生、或者本科研究生在该课题组,博士在更好学校的学生更加偏重。
以我所熟悉的985中南大学为例,工科引进教职的标准起码达到一区论文2篇,总IF超过40+。如果有其他成果,也可以!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你可以如愿进入理想的高校!多联系理想院校的大牛,毕竟现在普遍课题组,年轻老师单干太难也太少,如果课题组负责人出面引进相对容易许多。
关注丧丧君
与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