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留学热之后,现在唱衰留学的论调越来越多,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留学生回国就业压力难度大,或者和国内读书的学生一样,最后都去了一样的银行、券商,有的绕了一大圈子读完研究生最后也是进了银行工作,并没有体现出留学的优势嘛。再拿留学生和985就读的学生来做个比较,优势也不怎么明显了,那还去留学干什么?
笔者觉得这个说法有失偏颇,首先,笔者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很多Top企业的HR都有自己的一套Targetschool,即便你是985毕业,但是学校和专业都不是Topschool,其实优势也不是很明显了,但是HR们对于留学生的态度来说,只要是稍微听说过学校名字的,至少都会给他们面试的机会,尤其是外资公司,更加偏向于在本国读书过的留学生;例如,汇丰银行就很喜欢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留学的毕业生,美国企业也喜欢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群体,当然,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留学生习惯了全英文、多元化的环境,假如把一所国内普通985甚至C9院校的学生放到一个全是老外的办公环境中,融入圈子环境很困难,所以在全球的Top公司当中,海归留学生占有更大的优势。那么对于国内的国企、央企、上市公司来讲,是不是更倾向于国内的211&985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看这样的情况,很多留学生本科阶段在国内上的就是985和211学校,所以特意的区分成国内211&985和留学生显然是不客观的,虽然现在Hr们也会在意第一学历,但是大学教育很多应用型的教育都是放在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所以很难判断出是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我国国内的企业,两极分化非常的严重,各个行业都是巨头轮罩,很多的上市公司、央企、国企,比如华润万家、阿里巴巴、中粮集团、中石油、华为等等,都在做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所以这些国内顶尖的企业都需要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上市公司都需要派人去海外出差,或者驻外办事处,比较有明显代表性的就是华为,对于英国留学生来说,英国目前也是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对于金融行业的留学生来说,还有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内资企业来说,留学生因为有了出国经验和语言交流的优势,比国内高校的学生更加受这些企业的青睐,尤其是在拓展相关市场的海外市场业务的时候,典型的“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人才缺口的增大,需要更多有相关国家留学背景的学生作为人才储备。对于留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有朋友说自己就读的学校也很不错,全球排名200内,雅思分数很高,学科也做过很多的项目和论文,但是回国之后的就业也很困难,自己留学和不留学有什么差别?
前段时间在水一个大佬云集的金融微信群的时候,大家都认同:2018年是我们近十年经济表现最差的一年,但是却又是以后几年最好的一年了!虽然这很悲观,但是却又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的宏观经济的下行,已经走出了一个L型曲线,未来必定出现下探;就算是行业内已经从业很多年,在圈子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佬们,也是唉声叹气,行业内部也是各种裁员,就连人人羡慕的公募基金公司都面临着被亏损关门的风险;拿金融行业来说,以前很多复旦、交大的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都会把四大最为保底,但是现在经济预期达不到,每年提供的岗位数量减少了很多,现在能拿到银行的投行部的左边offer右边都得去炫耀一下。去年国内某券商投行部&自营部的全职实习生十来个,最终一个都没有留下,四大的业务也开始萎缩,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国内宏观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不管是留学生还是国内985、211都是一样的,从学生角度来讲,留学生留学回国对自己的预期高,都想进外资企业,举个栗子:外资财务职位,据目前的形式来看,2年都不一定会空缺出一个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类似于事务审计的这种,已经算是人才需求很多的地方了,目前也在所见规模,人才竞争也在加剧。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在国内读书还是出国留学,对于求职招聘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你是谁?无非分成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学校、成绩、证书等等,软实力包括了你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项目经验、科研成果等等,这部分才是吸引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大头,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做好求职准备,不要放过任何机会,相信最后还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