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求学,学有所成,学成归来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人,因为他心系祖国。在封建统治下依然选择重回故土,报效国家的人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因为他热爱祖国。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归来的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容闳
出国前
道光八年(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省一户贫困农家,7岁时跟随父亲全家迁至澳门,此时的澳门已经被葡萄牙殖民者占据。在澳门时,父亲将容闳送往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这是容闳第一次接触西方文化。
1842年,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清政府将香港割让于英国,马礼逊纪念学校搬迁至香港,容闳也跟随学校继续求学。
马礼逊纪念学校
再后来,马礼逊纪念学校的勃朗校长夫妇因生病需要返回美国治疗,临行前表示愿意带3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很荣幸的是容闳便在其中。
赴美留学
1847年4月21日,容闳跟随勃朗夫妇抵达美国,后在勃朗夫妇的帮助下于麻省之孟松预备学校就读。三年后(1850年),经过容闳的不懈努力,成功考入耶鲁学院,就这样容闳成为中国首位在耶鲁学院读书的人。
容闳青年照片
四年后(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学院,获文学士毕业。虽然期间他已加入美国国籍,但是毕业后不久,立即返回故土,以求保家卫国。
留学归来
1855年,容闳怀着满腔热血以及顶级的文凭回到中国,但是容闳却并未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当时的中国还是以“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为主,显然容闳在这方面是不符合清政府的要求的。
虽然容闳先后出任广州美国公使馆任书记员、香港高等审判厅任译员等职位,但却一直未受重用,更接触不到政治核心人物。就这样心灰意冷的容闳,决定辞去职务,选择了经商之路。
投奔太平天国
在香港时,容闳认识了正在逃难的洪仁,而洪仁正是洪秀全的族弟。二人一见如故,在思想上也是志同道合。1860年,容闳冒险跟随洪仁来到太平天国的国都南京考察。
洪仁
容闳向洪仁提出了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7条建议,并表示如果建议被采纳,他愿意为太平天国效力。对于这7个建议洪仁大为赞赏,表示会尽力劝导洪秀全采纳。
可他们二人都没想到的是,洪秀全对于他们二人的建议根本熟视无睹。容闳对太平天国大失所望,虽然洪仁一再挽留,但是容闳还是毅然决定离开。
结识曾国藩
该来的还是来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曾、李、左、张为主导的洋务运动也紧随爆发。曾国藩深知容闳的能力,于是邀请他的帮助洋务运动的进行。
曾国藩
1863年,容闳前往安庆谒见曾国藩,自此容闳成为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1864年,容闳受曾国藩的委托,前往美国采购极强,以建造江南制造总局。次年,容闳携带100多种机器回国,这批机器也成为了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
随后曾国藩保举容闳为五品候补同知衔,出任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办丁日昌的译员。在此期间,容闳先后翻译了《地文学》、《契约论》等书。同时容闳也向曾国藩提出诸多建议,曾国藩大多会同意,如:设立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等
幼童赴美留学
同治九年(1870年),容闳向曾国繁提议,以官费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曾国繁与李鸿章商议后深以为然,当即上书皇帝。同治皇帝大笔一挥,同意了这个计划。
次年,中国幼童出洋肄业局成立,翰林出身的原刑部主事陈兰彬任正委员,容闳任副委员。陈兰彬负责教幼童教导文,容闳负责教导幼童英文。陈兰彬、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容闳在沪、粤、港共招生120名,从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间,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学。
而这12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中,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等人。1998年,容闳诞辰170周年,耶鲁大学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宣布,将9月22日(当年第一批中国幼童在美入学的日子),公订为“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据统计,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詹天佑
可惜好景不长,这个政策施行未到10年,遭到清政府中“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以“适异忘本,目无师长,难期成才,即成亦不能为中国用”为由终止这个计划,并撤回了所有留学在外的学生。
玛丽·凯罗克
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期间容闳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玛丽·凯罗克。47岁的容闳和23岁的玛丽堕入爱河,并结婚生子。
参与维新变法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洋务运动宣布失败。容闳以迫切的心态写信给张之洞,表示愿意再次回国报效(由于对于洋务派的失望,此时的容闳已辞去所有职务,身处美国)。张之洞看到信件后,立即回信表示希望容闳回国帮助自己。
光绪帝
可惜此时的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无力回天,蛀虫已经腐蚀了根基,不是一部分人的努力可以起死回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光绪皇帝正式颁发“明定国是”诏书,维新变法正式开始。同年9月21日,维新失败,容闳被迫逃往上海租界。
结局
容闳晚年,依然一心致力于救国之上,他与孙中山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一直支持孙中山的革命。1912年4月21日,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终年84岁。
纵观容闳先生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是伟大的爱国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