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

实习生王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马富春“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

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实习生王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马富春

  

“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

  

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的“月经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年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题

  

“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

  

“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成了一个bug。”回首茫茫求职路,张航有些无奈。“就像我们同学总结的——HR眼中的假文凭,网申系统自动淘汰,真校招的弃儿。”

  

即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在内的主要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左边法律右边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

  

今年1月份,就有一位在英国读研的学生因硕士就读时间较短,被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格。其他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用人单位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硕士更偏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谋而合。

  

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左边offer右边,从入学伊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九月份才入学,必然会影响提前一年的秋招,而次年三月的春招,也会因为人在海外、联系不便而错过机会。”岳红豆有些无奈。截止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耗费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

  

这些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的体验近似雷同。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

  

文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五个词语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注:科学硕士,masterofscience)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

  

留学产业化海归学位不再稀缺

  

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

  

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左边海归潮右边”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来自英国大使馆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它的受欢迎度,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

  

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

  

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红利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个名为急救你教育的网站就光明正大地写到:免GMAT、GRE、YASI,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

  

“大二挂了可以插读大三,大一挂了可以直升master,不想读了可以直接买文凭。”一位业务员直言,“多种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

  

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更是让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硕士,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大多HR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

  

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太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开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很少有人能将书本知识跟实操结合起来。”

  

顺利求职还需端正心态

  

“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HR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

  

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

  

刚刚入学,谭文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CareeFair。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坚持英语学习,争取学业上的高分;一边关注行业动态,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准备,最终让谭文踏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他在一纸文凭之外,领悟留学的真正意义。

  

“有水的大学,也有水的专业。但客观上,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谭文说。

  

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收获多元化的价值观。”

  

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

  

“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硕士正名。”陈果则从人事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

  

“当然,还是要做好一年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补充道,“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否则定会大失所望。”

  

(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