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有清华颜宁,后有北大徐晨阳,为何人才回国后,又跑了
人才作为高端资源,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是综合国力与竞争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经济、科学、人文方面的兴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在源源不断的英才涌现间,一个国家才会拥有稳固的社会结构与光明的发展前路。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国民教育的优待与宣扬方面都不遗余力,中国人均学习能力也相当不俗。然而在日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求贤若渴的中国却面临着越发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从清华的颜宁到北大的许晨阳,许多留学国外的人才最终都选择定居国外。在许多技术性的领域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状,冲锋在前的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能够接过重任的后起之秀却寥寥可数,这样的现状无疑令人焦灼。
颜宁
据大数据分析,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有84%的留学生决定回国发展,单看这一数据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在进一步细化后,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回国的数据都由早期对祖国颇具归属感的留学生贡献。
在2018学年的留美博士中,有近八成决定留在美国,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原因何在?我们不妨通过颜宁与徐晨阳的经历一窥一二。
一、清北英才在外深造,归国数年重回海外
今天要讲到的这两位人才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比如清华的颜宁,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山东章丘。天赋聪颖的她以医学博士之学位毕业于清华,仍然不满足于自己对于学术的挖掘与探索,在毕业之后继续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
她的左边勤学右边不辍与学以致用奠定了她在医学界的地位,也令她收获斐然,斩获不少重要奖项与头衔。这位年轻的学者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研究,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国际青年科学家”等。
颜宁并非在出国深造后就直接留在了美国,在她三十岁这年,这是一个学者最好的年华,她也曾选择回国任教于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但在十年以后,她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重返海外。
徐晨阳也同样如此,这位数学系的人才在北大研读完硕士后,同样选择了出国深造的道路,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了接下来的学业,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一段时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积累后,徐晨阳选择在2012年加盟北大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等奖项。但是在回国六年后,他同样选择接受了麻省理工的邀请,重返麻省理工学院。
纵观二人的经历,不难发现这并非纯粹的缺乏归属感、爱国情怀的问题,这两位杰出的人才都曾选择回国发展不短的时间,但最后还是回了国外,这也不由引发我们的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才的纷纷“出逃”呢?
徐晨阳
二、国内原因:时代变迁淡化归属感,科研环境浮躁不端
有关于中国人才流失的情况,我们不妨从国内、国外两方面进行审视与分析。在国内环境的因素中,时代背景与科研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其实人才流失率的增长是有迹可循的。
最早的一批留学生源起于洋务运动时期,而在改革开放时期也屡见不鲜。最初阶段的留学生包含着许多政治元素,除了少部分家中条件宽裕,自行前往国外深造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受命于国,公派出外,本就有回国的义务。
而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现状也激发了仁人志士的爱国之心,迫切希望回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当今的时代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国力越发强盛,国民较少切身体会到国之艰难,而出国深造也成为了一种个人的人生规划与选择。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留任国外也就不以为奇了。
但时代元素只是一个大方面的诉求,对于许多顶尖学者而言,个人利益的地位其实并比不上科研环境,毕竟科研并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就能有所成就的,优良的学术环境促成同伴之间的良性讨论,对科研事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内的科研环境普遍存在过于浮躁、不端的问题,学者如果留在国内,很难专心于学术,后顾之忧层出不穷。首先便是学术造假事件,造假的成本实在太低,近年来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就算不关注学术界的人也能略闻一二。
依附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学者辛辛苦苦的科研成就轻而易举就能被窃取,惩罚措施却被一再滞后,最终不了了之,难免令人意难平。
除此之外,政府对于后起之秀的支持同样存在欠缺,每年的科研经费虽然数目巨大,但大多都是拨给学界大牛,而青年学者往往要为项目经费大伤脑筋,这对于科研积极性的打击也是难以估量的。
三、国外原因:福利条件优越,科研氛围轻松
每一现象的出现,我们都应当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双向分析,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国内既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那么发达国家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优势呢?
首先,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科研环境的优越。虽然如今的北上广也具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但是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础仍有欠缺。无论在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又或是实践设备的先进性上,国外的科研环境在这些维度上都具有更高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在福利制度上的优越性同样引人注目。这并不是说国内条件不优越,而是相较起来,国外在福利制度的构建上更为全面。只要你具有长足的实力,就能为自己与家人赢得更好的生活。
譬如在子女的教育部分,顶尖人才的子女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
而在房价方面,地广人稀的国外也不比中国寸土寸金,中国购买一个房间的价格可能就能在国外买下一套房子。衣食住行是人生存于世的最低诉求,如果在住处方面都要大费力气才能稳定下来,自然会使人萌生去意。
对于人才的召集与笼络,每一个国家各占其能,都有自己专有的政策与手段,很难去具体评判孰优孰劣。
虽然中国现在存在着人才流失现象与人才缺口,但在中国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与文化程度的高速发展之下,相信在科研领域仍具有不断崛起的无限可能性。
相信未来的中国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福利制度与科研环境,而在个人的选择之上,新一辈的栋梁之才亦应当更具有家国情怀,不要忘记这片诞育自己的土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