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青年逐梦“留学之乡”
12月8日,第四届留学生节暨2017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以下简称“留学生节”)将在珠海拉开帷幕,搭建海归圆梦的平台。
珠海是中国留学文化发源地之一,被称为“留学之乡”。170年前,“留学生之父”容闳从这里离家赴美,开启“海归”报国先河。170年后,追随容闳的脚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珠海则成为他们重要的目的地,已聚集超过8000名“海归”。2013年,为筹办第一届留学生节,珠海率先成立珠海市海归青年交流促进会(下称“海青会”)。近日,笔者采访了海青会的3位发起人(他们同时也是优秀海归创业者),倾听他们逐梦“留学之乡”的精彩故事。
撰文:曹丹龄何丽苑摄影:王荣
珠海海青会会长、珠海恒隆集团副总裁苏枝谋:
“沉下心,海归青年大有可为”
珠海恒隆集团副总裁苏枝谋。
恒隆创业大厦的办公室内,放满了珠海海青会会长、珠海恒隆集团副总裁苏枝谋受聘于各种留学生机构、创业学院的导师证书。面对笔者的提问,苏枝谋习惯认真思考后再回答,逻辑清晰,有条不紊。
提到海青会和留学生发展的问题,他滔滔不绝。在他看来,留学生群体是创新创业时代里的“弄潮儿”,是珠海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要沉得下心,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凭借优越的个人条件及来自社会的各种扶持外力,海归优秀青年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周旋世界各地为企业发展“充电”
决定出国留学之前,苏枝谋已经是集团房地产板块项目工程建设与把控的负责人。因为业务需要,苏枝谋经常周旋在世界各地,见识了许多世界一流建筑项目以及国外行业的先进理念。这让他心里产生一个念头:是时候停下来“充充电”了。
2003年,苏枝谋正式开启澳洲留学生涯,到澳洲TAFE学院攻读经理和管理课程。2006年毕业后,苏枝谋选择回到珠海。
“在国外生活,最大的感受是当地对不同文化的高度包容。这种包容的理念让很多外企成功塑造出活跃的企业氛围,为员工提供了高度自由的创作空间。此外,外国人非常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值得我们学习。”苏枝谋希望,把这些先进经验复制到国内,带回恒隆,为恒隆打造一支开放包容、思维活跃,且为社会事业传播正能量的队伍。
作为扎根珠海本土的民营企业,近年来,恒隆规模不断壮大,业务板块已覆盖房地产、金融、教育、工贸、服务五类。虽然目前主要市场目标仍是珠三角城市,但集团正在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着手引进更多国际人才,并有意向广阔的海外市场进军。
苏枝谋一边带领集团开放发展,一边仍保留着为公益事业出力的初心:定期到各社会机构捐资助物,为广东偏远地区儿童筹款,赴怒江开展贫困学生精准帮扶行动……现在,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上都能看到他带领恒隆、海青会成员参与其中的身影。
建议打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厦
2014年3月,珠海市海归青年交流促进会正式成立,苏枝谋当选首届会长。至今,海青会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管理人才和优秀研发创新人才,在线登记注册会员已超过300位。由海青会打造的品牌活动覆盖多个领域。
一直密切关注珠海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苏枝谋分析,近年来,珠海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了各项扶持留学生发展的政策。再加上历史渊源、城市环境等因素,珠海对留学生具有十足吸引力。“因为海外经历丰富,这些选择到珠海创业就业的海归青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开拓创新思维,为珠海各个领域发展注入了活力。”
苏枝谋认为,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吸引创新人才,留学生群体早已成为各地抢夺的“香饽饽”。珠海要赢得这场人才资源的“保卫战”,还要集各区之力构筑政策、组织系统等各方面更加互通互联的机制,做好宣传工作,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
为此,作为香洲区政协委员,苏枝谋还递交了相关提案,建议打造珠海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厦,让留学生得到研发场地、资金、创业辅导机制、投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支持,以此激发留学人员在珠海创业的积极性和“成活率”,进一步加大吸引人才的工作力度。
海青会常务副会长、善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文:
打造最好玩的文创“梦工厂”
善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文。
珠海前山村原岱山工业区,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道叫乐文路。道路两侧曾经是旧厂房和荒地,经过旧改项目翻新,已成为珠海又一个文创公司聚集地。它的新名字叫“LET’S”,中文名“乐士”。
马志文的办公室在园区一栋镂空设计的双层小白楼里,无论春夏秋冬,阳光都能洒满屋子。在珠海海归圈,马志文是个红人,他创立善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人们眼中的优秀青年企业家,还担任珠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活跃在各大青年活动中。
用文化创意提升民企附加值
马志文的家族世代经商,父母是特区的第一批创业者。受家庭影响,1982年出生的马志文也对自己的创业早早有了规划。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马志文先后在德豪润达和工商银行广东分行经历过实业工作和股权投资的历练,后又出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
2012年,马志文在珠海创立了珠海善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短短数载,公司在直投、电商运营、仓配物流等领域相继发力,经过5年发展,目前已经包括珠海善达网仓、珠海巨斧电商、珠海乐士等6家企业。
创业初期的投资经验,让马志文对传统民营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除了要互联网化,文化创意的包装也能大大提升传统民营企业的附加值,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这个想法与同为海青会发起人的周晓蕾不谋而合。2014年开始,马志文创办珠海乐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与周晓蕾共同筹建“乐士文化区”。
这个位于前山原岱山工业区的文化区,是珠海首个以文化产业为基础、文化体验为特色、相关创意产业为延伸、主题会展商务相配合的文化综合体。运营一年,已有知名手办品牌北裔堂、米立工业设计中心、极光影像、巨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善达网仓等多家企业入驻,产业链闭环已初步搭建完成。
旧厂房上建起创业生态圈
在乐士文化园,处处可以看到矛盾体的碰撞:古朴的祠堂隔壁就是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办公楼,一排排旧厂房容纳着年轻人的潮流文化。这里可以容纳“高冷”的艺术展,也可以举行名为“跟年轻人叫板”的广场舞大赛,就连西餐厅的宣传海报也大方叫卖“英伦肉夹馍”。
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也映衬在马志文身上。他习惯穿着考究的西装,盘腿坐在坐榻上泡茶;金融专业出生,却也擅长让园区充满人文情怀,比如正在建的珠海第一所平价剧院、设施完全开放的草地公园,还有即将开张的创意书店。
为什么要建乐士?马志文说,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行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其它投资项目,构筑一个文创生态,帮助弱势企业健康成长。
“投资就像养孩子,项目在成长过程中是能够互相帮衬的。”马志文说,不久前的“双十一”,以动漫手办闻名的北裔堂完成10万份订单,这样大销量若单靠自己找物流、仓配是难以完成的,而借助兄弟企业善达网仓,不仅完成了配送,还节约了大量物流成本。
和同龄人相比,马志文的性格显得更为审慎。一个故事被反复提到:在大学毕业前,金融专业大部分同学都去了银行、投资机构,而马志文听从了一位师兄的建议,去了一家工业企业实习,再出国继续深造。这段“打工”的经历为他后来“做老板”积累下宝贵经验。
在马志文看来,青年人创业先要认清自己。“成功的创业并非仅靠一个好点子便能成就,先去成熟企业历练、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一部分创业者来说是更稳妥的选择。”
海青会副会长、珠海蜜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江海涛:
创办澳门版“大众点评”
珠海蜜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江海涛。
在珠海一间不大的写字楼办公室中,珠海海青会副会长、珠海蜜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江海涛说起互联网创业,语速很快,侃侃而谈。
正如江海涛所说,他是“极不安分”的那类人。26岁辞职创业之前,江海涛在澳门已获得年收入近百万元的左边offer右边,7年前移动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之时,他果断返回内地投入创业大潮。如今他再次瞄准机会,将移动互联网的先进理念带入澳门——在珠海这间小小的写字楼里,研发出风靡澳门的生活服务平台“澳觅”。
辗转珠澳两地觅商机
创业之前,江海涛的人生已经是一路“开挂”:2003年,这位江苏小伙考上了澳门科技大学,4年后进入澳门一家银行,成为一名客户经理。又过了4年,26岁的江海涛觉得自己应该趁着年轻干点什么,于是毅然辞去收入丰厚的白领工作,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第一次创业,江海涛开办了一家金融理财公司,之后投身互联网,曾是腾讯一款O2O产品的第三方代理商。但好景不长,2015年,团队陷入了业务停滞的困境。彼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澳门。
“国家的发展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多创业机会。中国内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上遥遥领先,有些创业在本土可能很难成功,但把这些模式复制出去,就极具竞争力。”
去年,江海涛注意到澳门居民无法用大众点评支付人民币,于是萌生了为澳门开发一款本土生活服务O2O平台的想法。经过一番准备,“珠海市蜜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运营的主体是一款手机APP“澳觅”,类似于内地的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为澳门本地居民提供点评、外卖等生活服务。
在人口总数70万的澳门,“澳觅”今年10月的用户达近25万人,月活跃用户超10万人。“保守预计,我们今年在澳门本地市场交易额会达到3亿元左右。”江海涛说。
实践“最理想的创业”
刚创业那会儿,“有点积蓄”并且自信心爆棚的江海涛,财大气粗地租下了澳门最好的写字楼办公,并且招了近50人。当同事告诉他公司资金不够发放工资的时候,江海涛一下子懵了。他拿出个人存款暂时垫付了员工工资,并对公司的管理模式及发展现状进行了重新审视。
多个领域的转场,是不断试错,也是顺应时代机遇的主动调整。江海涛觉得:你只要在路上,只要不停止,总会有好的结果。
7年创业下来,江海涛最大的变化是更务实了。互联网圈从不缺怀抱“颠覆性改变”野心的年轻人。“互联网的热门概念门槛很高,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大趋势,有大量机会,但对于大部分中小创业者来说反而不是机会。”
江海涛心目中“最理想的创业”是:创业者发现了社会上的痛点,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澳觅”不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创业项目,“它没法短时间做到10亿美元的估值,但可以让生活在澳门的用户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将一个小痛点的解决方案做到极致,这不也很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