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这群选择不回国的上海留学生,过得还好吗?

【新民晚报·新民网】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各地点燃,有这样一群上海年轻人思量再三,最后选择“留守”在美国纽约、英国谢尔菲德、澳大利亚悉尼、法国格勒诺布尔、日本京都。昨天,海岸君连线多位上海留学生,一探他们在当地的防疫生活和学习。这群分散在全球的上海留学生纷纷表示,他们也曾害怕和焦虑,但是,他们选择留守,正是因为祖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疫情之下,这群选择不回国的上海留学生,过得还好吗?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新民晚报·新民网】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各地点燃,有这样一群上海年轻人思量再三,最后选择“留守”在美国纽约、英国谢尔菲德、澳大利亚悉尼、法国格勒诺布尔、日本京都。昨天,海岸君连线多位上海留学生,一探他们在当地的防疫生活和学习。

  

这群分散在全球的上海留学生纷纷表示,他们也曾害怕和焦虑,但是,他们选择留守,正是因为祖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也正是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全球同心携手抗疫,方能打赢这场战“疫”。

  

  

谢菲尔德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沈怡筠

  

祖国送来了“健康包”我并不是很孤独

  

冰箱里囤着满满当当的食材,电脑里囤着为毕业论文准备的资料,手机里每天都收到中国学联志愿者搜集的各类抗疫信息……在租住的学生公寓里,谢菲尔德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沈怡筠觉得,留在英国的日子,并不是很孤独。

  

谢菲尔德大学现有学生4万余名,有6000余名中国留学生。谢菲尔德中国学联的同学们不仅为留在英国的学生组建了微信群,也组建了家长群,让家长放心。本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安排在英留学生、华侨华人等与上海医务专家视频连线,群里马上有人做好了笔记,和大家分享。3月25日,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表示,国内准备向留英的22万留学生发放健康包,内有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中药、健康手册、消毒纸巾等。大家已经根据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开通的网上信息登记地址做好了登记,等着接收来自祖国的温暖。

  

由于学校发现了一例确诊病例,谢菲尔德大学3月13日宣布停课,校长表示会提供线上课程,并将和移民处沟通,确保学生的签证不会受到影响。“谁没有消毒液了,谁知道哪家超市有货源了,大家都会互帮互助,感觉海外华人挺团结的。”沈怡筠说。除了宅家查资料,写论文,微信群里,大家还会丢出一段段音乐,“云蹦迪”。

  

小沈告诉海岸君,英国疫情开始出现爆发趋势时,确实很多同学都想回来。随着机票价格一路飞升,航班不停取消,同学们的回国路也波折不断。有的同学转机缅甸,没想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一下机就被要求在当地集中隔离14天;有的同学转机埃塞俄比亚,硬生生绕了很大一圈才回到国内,折腾得筋疲力尽。小沈的妈妈是浦东金杨新村街道的一名社区干部,这一阵,小区里回来的留学生多了,沈妈妈每天都要为了安排社区居家隔离各项事宜而奔忙。“我妈也劝我,说飞机上空间密闭,反而不安全,不如安心留在英国。”小沈说,一场疫情,让连自己“千年停更”的左边公众号右边,也终于有时间上新了。两段Vlog,自然也是和抗疫生活有关。她笑言,留英一年,经历了英国脱欧,经历了英镑过山车一样的涨跌,这次又遇到了新冠疫情,这也是人生中很难得的经历。

  

美国纽约大学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汪立昊

  

宅家阶段完成自我提升

  

当疫情在整个美国蔓延开来,纽约市及纽约州已然成为“重灾区”。3月11日起,美国纽约大学宣布正式进入网课阶段。“这个毕业季注定变成此生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尽管疫情让前路变得迷茫,但我仍然坚信,人类可以共同战胜病魔。”纽约大学大四的上海留学生汪立昊坦言,从没想过自己会亲历这样一场全球爆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更身处风暴的中心,就读数字媒体专业的他也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思考学业、记录生活,与全球一起“抗疫”。

  

从小就对设计、媒体感兴趣的汪立昊,原本计划2月回到纽约后投入实习和求职,现在这个计划暂时被疫情搁浅了。“春节在国内时已有了封城、疫情科普等经历,这些知识储备反而能让我坦然面对纽约封城。但是,毕业计划的打乱曾让我一度迷茫。”汪立昊说,幸好,国内亲友不断送来关心,身边朋友也在相互打气,心态也已调整过来了。“我时常会查看新闻,也看到了祖国对留学生发来的慰问和关心,很让我感到温暖。”

  

如今,汪立昊每天都保持规律的作息,生活也安排得有条不紊:每天8时30分,他会按时起床,上网课、做作业、投简历;每隔两天会和家人视频通话报平安;每三到四天,他会和室友去超市采购生活物资。

  

除了大四的两门课程,汪立昊还从兴趣出发给自己“加餐”,报名了一些编程、影视制作等在线课程。“时间不该浪费在迷茫上,宅家的这段时间恰好是一个机会,让我有了更多时间提升自己的水平。”汪立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虽然有人说他们是最“倒霉”的毕业生,但是,他觉得还是要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我凑巧‘赶’在美国颁布旅行禁令前顺利回到纽约。又比如,我的学习小组幸运地在学校封校前完成了毕业设计的拍摄任务。你看,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生活之余,汪立昊也参与到当地的抗疫公益之中。纽约“封城”后,一些关于疫情的不实消息四处传播。“为了让人了解真实的纽约,也为了让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科学的认识,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身为纽约大学中国学生联谊会媒体部部长,汪立昊前一阵还和伙伴们一起在学联左边公众号右边上发表了疫情相关的科普推文。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沈寅峰

  

加入到社区公益互助战“疫”中

  

“疫情发生,谁都不是局外人,这样的‘课堂’也能有收获。”和许多留学生一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沈寅峰最近一周几乎都“宅”在学生公寓里,忙着上学校的网课、应对期中作业,但是,又和许多学生不同,身为悉尼大学学生会学生董事的他还忙着协调各学生组织募集和调动口罩、日用品、食物等物资,零利润甚至无偿提供给有需求的学生和当地社区,加入到公益互助战“疫”中。

  

“和国内大学不同,悉尼大学的学生会其实是一个NGO组织。除了每学年要组织8到10个日常的大型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它还管理着学校餐厅、商店和学校200多个社团,每年的营业额有3200万澳币。有这样的平台基础,我们也希望尽我们所能,为学校和社区的防疫贡献绵薄之力。”沈寅峰说,悉尼大学学生会和该校的中国学生联合会、澳洲中国留学生俱乐部合作,从国内募集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资,提供给悉尼当地的同学,还和学校另外两大学生组织——本科学生联盟、研究生协会合作,为学生在线学习答疑解惑,提供课程指导。这几天,他又在和其余的董事筹划一项新服务:应对新出现的生活物资紧缺状况,利用学联运营的商店、饭店库存,为社区和师生提供平价物资包,物资包里有牛奶、鸡蛋、意面等生活必需品。

  

沈寅峰说,2月初时,国内疫情形势严峻,为了赶回学校筹划开学迎新活动,他曾不得不飞去泰国待了15天再转道悉尼,没想到经历了人在囧途后,又遇上了疫情的全球爆发。“今天是学校封校第五天了。家人也曾劝我索性飞回国,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已经回国,但是,我觉得,不仅学生会的工作等着我去做,也有未回国的国际学生和当地学生一起同心抗疫。”如今,曾有过春节上海隔离经验的沈寅峰俨然成了同学们中的防疫“老法师”:怎么做好自身防护,要做哪些物资储备,学校和学生会也推出了知识问答晚会、抖音挑战等网上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在中国发生疫情的时候,悉尼大学校长施迈克博士就曾在校园“许愿树”上挂上许愿卡为中国祈福。他说:“悉尼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中国学生是这个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我们对中国学生在这个艰难时期所表现出的坚强精神和勇气感到敬佩。”据了解,悉尼大学已为受到旅行禁令影响的中国学生制定了多项财务和专家支援服务,包括提供远程学习课程,线上学习支持,在线学习费用返还,减免费用等措施。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硕士二年级生周世卿

  

超长假期里去图书馆打工

  

上午8时30分,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硕士二年级周世卿就从住所出发,前往学校图书馆,开始他本周第四个打工日。

  

“其实,受疫情影响,学校图书馆从3月4日起就闭馆不开放了,现在要做的都是一些馆内资料和藏书整理工作。”周世卿说,此时正是京都樱花逐渐开放,但是如今的校园没有了人声鼎沸,显得有点冷清,原定于3月31日的开学典礼也延期到了5月7日。“算了算今年的春假长达105天,反而给了我和书籍亲密接触的机会。”

  

由于开学推迟,许多外省学生迟迟没有返校,部分留学生则回到自己的国家,这个月开始,学校图书馆的人手就变得有点紧张。春节期间取消回国计划的周世卿主动请缨,成为了图书管理员“超级替补”,每周要到图书馆工作四天。“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很严谨也很忙碌。自从闭馆后,我们就忙着录入、更新出借书籍,将旧书整理进库。每天工作结束后,我还能花点时间,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周世卿说,到了研究生二年级,专业课程本就很少,学校也还没开课,图书馆成了他的知识“充电站”。

  

周世卿说,尽管京都并非疫情“重灾区”,但是,5个星期前,各商店的口罩就基本处于断货状态,路上戴口罩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目前,不光是留学生,周边的居民也都处于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状态,储备一些生活物资,尽量自己做饭或买一些速食便当。日本人的宅是种文化,所以,大家倒也不觉得特别烦闷。除了减少出门,该干嘛干嘛,生活照常。”

  

宅家生活,也让周世卿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虽然,今年没有回国,但是我一直通过新闻关注国内疫情的变化,我被那些抗疫凡人英雄们感动过,也为疫情的发生忧心过,更为中国在抗疫中作出的努力而骄傲。在疫情发生之初,日本就曾伸出援助之手,‘山河异域,日月同天’也打动了我们在日留学生的心。因此,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也会为这份国际友谊的延续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圣明

  

医学生宅家科研线上志愿服务工

  

浏览新闻、分析实验数据、阅读、翻译工作、锻炼、做饭、写日记……王圣明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的学生,目前正在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攻读生命科学硕士学位。疫情影响下,法国已经颁布了禁足令,这位医学生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细致充实的“宅家计划”,积极抗“疫”。

  

疫情在境外快速蔓延时,王圣明所在的实验室还未停工,求学也正进行到关键阶段不便回国,但作为医学生,他很早就关注到国内新冠病毒肺炎的信息,有了一份“敏感”,他和伙伴逐步开始采购口罩和生活物资提前做些准备。也是靠着这份“敏感”,在实验室开放的最后一天,王圣明从早上七点半一直在显微镜前呆到了晚上九点,为宅家科研囤下一些数据。

  

“我是医学生,知道也能做到怎么保护好自己,不太担心健康问题。在法国没有行医的资质,只能给楼道的华人拉个群,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需要互相帮助的地方。”王圣明说,他和一些留法中国医学生一起做志愿者,翻译了国内师长的新冠肺炎线上学术研讨会,希望能够向全世界分享属于上海、属于中国的抗疫经验,“志愿者队伍补充得非常快,很多上海的医学生伙伴加入,目前视频已经制作完成。”

  

法国禁足后王圣明的每日记录已经更新到第9篇,每天整理法国疫情新闻、生活见闻思考、今日总结和明日计划,再给自己拍一张“奥力给”的加油照,发布到社交网站上,既是分享交流,也是鼓励自己。医生父母鼓励圣明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手术科室医生,需要心态上的锤炼,不妨将这场人在异乡的“闭关”当做是一次修炼的机会。

  

透过公寓的窗口,有时能看到街边相隔聊天的居民,有时会看到对面楼的法国邻居在家跳舞,有时也能听到大家为医务工作者鼓励和感谢的掌声,以医学生视角关心疫情信息,经历并观察这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王圣明也更深切地感受到肩膀上的责任。“去前线支援的前辈师长是我们的榜样,要做好准备在未来需要的时候作出同样的选择。在法国的经历也让我更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口号,在事关全球人民健康安全的问题上要信息透明,也要放下成见,客观地吸取采纳各方经验,倾听和讲述同样重要。或许世界人民经历这次事件后,不用翻译也更能体会‘环球同此凉热’的意思。”他说。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陆梓华马丹易蓉

  

原标题:疫情之下,这群选择不回国的上海留学生,过得还好吗?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