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生究竟是学成归国还是留在海外,其实本身并不是个问题。问题是其间的权衡利弊与取舍,在没有沉下心来分析的情况下,受到外界环境及舆论的影响,而产生焦虑,容易心如乱麻,不知何去何从。简而言之,问题在于“身份的认同”。
我曾经也有过这个困惑。究竟是去是留?回想当初出国时的念头,有二:一是为了进行自我提升;二是为了在国外工作、甚至移民,过所谓高品质的生活。最初的梦想总是好的,也有一丝美化的成分。然而等真正经历后,却发现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国度与生活,都是围城。重要的是在所有的考量因素中,当下的你觉得哪个或哪几个因素权重对大,更适于你当下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些短暂的挫折或不如意,而放大那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从而因小失大,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如果你觉得芝麻比西瓜重要,那就无所谓了。只要事后不后悔就好。
关于海外求职
我在海外求职这条路上其实探索了很久。回想起来,自己这一路有过执着、也有过不成熟,或者说没有客观地认知自己,抑或即使客观认知了,但仍心存执念,没能及时地放下,从而产生了许多纠结、彷徨与不甘。一般英制的硕士通常学制都很短,1至1.5年居多,长的也就2年。在学业紧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好的精力,其实是很难兼顾实习的。我当初也是因为已经给自己定位了职业方向,且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那种需要每周出勤4-5天的实习,所以也就拒绝了一些当时校园招聘时的实习项目。其中有包括Johnson&Johnson的软件开发或某法国农行的datascience实习等。后来等毕业后再去找全职工作时发现,没有当地的经验,是很难一上去就做项目经理的,除非本身特别优秀,可以让人消除这一顾虑。
再者,海外求职雇主考量的因素也特别多,比如:1)是否PR身份,因为雇主要帮忙申请签证,成本也不小;2)是否稳定,以后是否会长期在这边发展。我曾经就被SGGreatEasternInsurance新加坡远东保险集团的面试官问道是否有签bond(申请贷款并保证在坡工作三年),我坦言没有,然后她们又问我为何来新加坡。我说喜欢那儿,气候不错,宜居。我觉得这个答案可能说服性不强。结束面试后,其中一位来自日本但已定居坡的面试官很礼貌的以日本特有的鞠躬方式告别,我觉得他挺和蔼可亲的。3)是否足够优秀,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即要么语言有优势,要么技术有优势。如果你拥有超级流利的英语,且拥有一门当地人不熟悉的语言比如中文Mandarin、Cantonese、法语French、日语、德语、东南亚小语种等,那就相当有优势了。前提是这些语言确实是足够流利,逻辑正确地脱口而出。如果你的技术过硬,当前公司暂时无法在本地招到有这些技能的人,那么你就有很大机会。既有语言优势且技术扎实、沟通能力强、对当地文化非常了解且适应的不可替代的国际化人才确实凤毛麟角。4)文化融合。不同的公司对候选者的个性、偏好也是不同的,他们会挑选那些非常match的人。比如我曾经面试一家法国公司,HR说我是唯一的ChineseGirl,我也没说什么了。虽然我自认为我能融入欧洲文化,且我会一点点基础法语。但是对方HR不认同,我也没办法。加上他们在当地的规模并不大,申请headcount条件有限,这也无可厚非。5)你是否愿意从基层干起。这一点不仅在海外,其实到哪儿都是普适的。比如,我想从事咨询,所以在面试几家跨国咨询公司时,他们虽然承认我有可Transferableskill(可转换的通用技能),但当时在他们特定的咨询领域并未有实战经验,所以建议我从juniorconsultant做起,且junior的薪资自然会比experienced要低,问题就是自己是否可以接受。6)你是否愿意继续从事你之前已有经验积累的工作。举个例子,我之前在IT领域有丰富经验,且有techbackground,HR想招的是高级技术人员,然而我那时在这方面的意愿并不强烈,并且我再次学习也是为了能突破自身已有的一些的定义,可以跨行转做咨询,不管是管理咨询还是IT咨询。所以纯技术型的工种已不是我的偏好。即使那份工作可能让你更容易留下来。
综合考虑,不能说自己因为没有适当的妥协而错失机会,只能说自己在找寻理想的过程中由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迷失了。第一,我想移民。第二,我想进跨国公司,从事自己未来可一直发展的职业。不能平衡时,该怎么办?无论放弃哪一个,都是残念(遗憾、后悔)。当然,如果很幸运两者都实现了,那么是最好的结果,可以安安心心留下来。所以,当两个或多个选项没能占有60%以上时,那么回国自然也成了选择。毕竟留下来的生活成本也是很高的。
关于回国
至于回国,自是各有各的想法。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回国发展机遇好、待遇好,并不比国外差。有的觉得自己更喜欢国内文化。抱持这种想法的同学自然回国是好的。可是对于另一些,如果已经适应了国外的单纯生活,又喜欢国外的人文环境、气候等,如果不得已回国反而会有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真的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如果回国也没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且没能在一个相对于来说较好的城市生活,其实是很容易感到失落的,尤其是如果还没能与好朋友或者亲人在同一座城市,更是会感到孤独。
人是社会的产物,我们无法脱离社会孤立存在。我们必须在当下的环境找寻到自己的身份认同,那样才觉得有意义。想起之前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旅行时,我在旅馆认识了一位来自都柏林的妇女,她喜欢立着门边抽烟,那天晚上回来,我看着她在旅馆大门外伫立,边吸烟边望着大马路,似乎有些惆怅。她说她来贝尔法斯特是来找工作的,为了生活。在都柏林并没有找到很好很高工资的工作,所以就来这边谋生。她们可能以为英国会有更高水平的薪水吧,其实平均也就2000英镑左右。但也许是英镑比欧元值钱?所以她们宁愿不与家人在一起,也要来这边。哪知真来了这边,也没有想象中容易啊。这世界那么多人,谁又不是在四处谋生活呢!
有句话,风景在别处。这世界也是因为有了各种别处的风景,所以才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移民与贸易往来,货币流通吧。每个个体无论在哪里生活,她/他都承载了国家的命运,在政治、经济、文化、种族、宗教信仰上甚至都是相互关联的,无法真正抹去。
Summary
生活,并不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与使命,努力地去实现就好。不管是留在海外,还是归国,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总是对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并践行自己生活的意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