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下国内数十万滞留留学生,一年学费几十万,只能在家半夜上网课,而留英申请人数却暴涨?

当今留学生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海外疫情蔓延,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群体。年初时家长为了把孩子接回国,一张机票18万也在所不惜。如今一年学费几十万,却只能在国内上网课,这样的留学还能算得上留学吗?这些已经昼夜颠倒了半年的“居家留学生”,被折磨到严重脱发,如

如何看待疫情下国内数十万滞留留学生,一年学费几十万,只能在家半夜上网课,而留英申请人数却暴涨?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当今留学生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

  

海外疫情蔓延,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群体。年初时家长为了把孩子接回国,一张机票18万也在所不惜。如今一年学费几十万,却只能在国内上网课,这样的留学还能算得上留学吗?这些已经昼夜颠倒了半年的“居家留学生”,被折磨到严重脱发,如今又收到了一个更让他们“奔溃”的消息——明年还要继续。居家留学,留学生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但蹊跷的是,个别国家的申请人数却暴涨30%以上。

  

疫情下数十万滞留留学生:80万学费上网课,留英申请人数暴涨

  

  

“默克尔是我们师姐,她也是莱比锡大学毕业的,学物理的。”这一幕很温馨,在前往医院做癌症化疗的路上,29岁周倩仪向妈妈骄傲介绍学业与理想。

  

如果以时间线划分留学时周倩仪的人生,27岁前,她几乎活成了人人艳羡的样子:出生小康家庭,顺利考上大学,有着安稳工作。除此之外,她还是天生乐手,因一副爵士乐嗓子,当过一段歌手。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然而在人生分岔口,25岁的她从零开始,重拾天文及物理学,怀揣着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只身赴德国莱比锡大学,重读物理学本科。留学期间,她自学补基础,多个科目获得满分,在科研路上找到方向。只是,在厄瓜多尔男友陪伴、学业已有起色的美好序曲奏响之时,2019年底疫情爆发,她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生命无常,用最后的倔强修完学业,她走上了沉重的回国之路······三年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回顾过去几年,战争,重启,家乡,孤独,离别·····每一次的无常与痛苦,都让无数身在海外的留学生,感受着种种矛盾,使得每一份选择都很艰难,每一次坚守,都闪着遗憾的泪光。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不过,他们没有放弃。名校学霸周倩仪患癌,却感受到了爱情、亲情的力量;董永晟生意倒闭,面临生存危机,他在夹缝中生存,和更多同胞抱团取暖;还有留学生朱效民,回国前走遍阿拉伯地区,看到疫情冲突下,无法调和的国际矛盾,才发现和平如此罕见、珍贵····这些故事都来自于腾讯视频自制的《一次远行》纪录片。以全球疫情为背景,该片展现5位中国年轻人在4个国家历时16个月的跨国记录,他们散落在全球各地,却始终心向光明。我在他们的故事里,看到了你与我的影子,抉择、生存、战争、和平·····这一切太过宏大,渺小的我们,只能不畏艰难,寻找自己的光·····

  

  

“我相信,热情是能够用来承受痛苦的。”

  

周倩仪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因为热爱,她能在图书馆一学就是7,8个小时,她从未觉得累,因为热情是能承受痛苦的。2017年经济学毕业,周倩仪辞掉安稳的工作,前往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该校也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母校)重读本科,顺利申请到她心爱的物理学系。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2018年,周倩仪和厄瓜多尔留学生男友Romel,凭对音乐的共同爱好,相熟相知,心心相印。那时候的周倩仪,有热爱的专业、有相伴的友人、有爱情的滋养,前路漫漫,却未来可期。也许因为人生太过顺畅,她还没来得及感知自己身体微妙的变化。2019年11月某一周,周倩仪开始频繁呕吐,肚子肿胀地像是孕妇。经过全面胃肠镜检查,德国医院确定是胃癌晚期。“这只可能是胃病,怎么可能是胃癌呢?”周倩仪梦想做物理学家,做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才刚刚出发,怎么可能这么荒诞?确诊后,倩仪继续选择留在德国,只因那时国内刚刚在武汉全面爆发疫情,回国的路漫长而艰难,她只好一边接受免费治疗,一边写毕业论文。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本以为在德国医院化疗,病情稳定向好。然而到了2020年12月,周倩仪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肿瘤的个头开始持续增长,甚至向全身各个器官转移扩散。起初,她乐观面对病情,相信自己搏一搏,不做手术,选择化疗同样可以创造奇迹。但她赌输了,病情恶化,现在连达到做手术的标准都无法保证。德国医院为倩仪准备临终关环。其实,倩仪知道最好的治疗阶段已经过去,做什么似乎都无济于事。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不过周倩仪还保持着自己的倔强,她坚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完成梦想、陪伴家人。周妈妈从国内飞到德国照顾女儿的起居生活:她想当科学家,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不然再远大的梦想都无法实现。周倩仪不断查阅文献,分析病情,充分了解每种医疗选择背后的利弊。她得知,相较德国,国内医院治疗胃癌,可能会有更丰富的经历。于是她求助上海的同学,寻找国内可行的治疗方案,直到上海一家医学院给出较为乐观的答复。她决定重回故土,为了一线机会,尽力拼搏。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得知倩仪即将回国,德国友人为她补办29岁生日,大家一起在烛光下欢笑、唱歌,谈音乐、梦想和自由。尽管不舍,倩仪还是要和德国说再见,暂停物理学家的梦想。她开始整齐折放一件件珍藏的衣物:Falcon9T恤、杂物和重要的课业教材,上面写满了笔记,密密麻麻。她小心翼翼地将和男友的亲密合影夹在衣物之间,对于周倩仪来说,这是这段岁月里最珍贵的礼物。男友因签证问题,无法陪她来中国,他将倩仪和母亲安全送至法兰克福,搭乘飞机。一路上,他们低头不语,离开时,紧紧相拥,亲密到窒息。或许,这是最后的告别。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在踏上归国的道路上,倩仪和母亲隔离14天,终于一家人见面。这是确诊癌症的1年半,周父第一次见女儿。因化疗,倩仪样子变了很多,“你怎么这么瘦了?“父亲语气温柔,却又心疼又难过,以前那个活泼开朗、自信阳光的女儿好像不见了,倩仪没有正面回答。希望终究还是落空。尽管父母都倾尽一切资源,让倩仪得以治愈,但病情已无可逆转。上海医院医生只给了模糊的答案,倩仪没有再浪费时间,自己想尽办法找医生。爸爸为她找到了更熟悉的广东老家医生,希望能有更大的治愈把握。最后,一家人接受了意料之中的最坏结果,治疗还在继续,病情恶化,只有很短的日子活着。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最后日子里,她用乐观温暖着身边人,她告诉弟弟:如果未来,天文学和物理学要有什么新的发现,一定记得告诉我,在我走了之后......2021年9月,周倩仪因病离世。看到这里,许多人的双眼都已酸涩。她的生命就像是星星,散落光芒,这意义足矣。

  

  

亲历创业失败,他再次拾起信心完成梦想

  

前任外交部长、时装周、戛纳电影节、名企团建、姚明一家......2019年,董永晟创办的法国旅行社的客户名单,非常亮眼,可以说囊括了社会各界名流。一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在法国爆发,董永晟才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已经是自己事业的顶峰。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董永晟是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留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他在留学期间,勇敢、努力,“我爸妈希望我比牛郎董永更胜一筹,给我起名叫董永晟,大家可以叫我董导。”当时为了进军旅游业,董永晟付出了很多努力,还参加了欧洲华语导游大赛。一直珍藏的几个笔记本里,记满了法国各地景点,性价比高的酒店以及导游词。为了凑足开旅行社的资金,他勤工俭学,一边自己独立游览法国及周边很多城市景区,一面在周末出去打工、攒钱。第一份兼职是在餐馆洗盘子,一个晚上洗2000个。只有不戴手套才能高效完成工作。结果手上积攒了40多处刀叉划痕,还因洗碗精过敏,双手一直伤痕累累。妈妈心疼,劝他别做,但他坚持将完成兼职,目标是开旅行社。“现在都过去了。”董永晟提到这些回忆依然充满了怀念和惘然。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疫情以来,因漫长的封城期,法国旅游业每月损失超过100亿欧元。旅游业迎来大洗牌,有转行去做餐饮店、去炒股的,董永晟苦苦支撑,一度陷入抑郁,身体暴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的信息也不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曾辉煌一时的旅行社倒闭了。即便再努力支撑,为了活着,他只好改行。“自己去给人拍摄,没有想到一个爱好,成为新的职业。”董永晟不得不拿起相机,做起摄影。超过十万的场地费、没有客人、辛苦拍摄却丢失的素材,都是摆在董永晟面前的难题。无法预测的现实让这个计划性很强的男生如履薄冰。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低谷期,他也曾怀疑人生:“已经做过努力了,又不是没做过。凭什么是我?这句话我能说一晚上。”2022年初,法国疫情堪危,单日新增破万。巴黎市郊,他的摄影工作室生意惨淡,岌岌可危。在事业归零、抑郁缠身的双重压力下,他如何走出人生低谷?春子是董永晟在法国的女友,从创业巅峰到回落谷底,女友一直陪在他身边。尽管新摄影工作室不景气,但董永晟很努力,任何一单生意都会用心对待。在为中国餐厅老板拍摄的过程中,因机器缘故,回来精修时发现当天拍摄的大部分照片都已消失。董永晟一度感到不知所措,但冷静下来,他立刻给老板说明原因道歉,弥补过失。对方也给予了最大的谅解,并且让他再过来重新拍摄,吃饭。

  

项目完成后,对方表示非常满意,于是转头将这个踏实肯干、不多言多语的小伙,介绍给了自己在法国开餐厅的同乡朋友。凭着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他逐渐在中国华人生意圈里,吃得开,有了更多的生意。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即使困难重重,但他并不气馁,花更多的业余时间,看专业摄影教程,力图将每一次的拍摄,尽善尽美一些。

  

这时,雨停,看着天上的彩虹,董永晟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还在完成未竟的理想,所以一定会守在这里,努力等一切变好。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亲历巴以冲突,他明白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我要挡在你面前,保护一个都不算同胞的陌生人?”拿着重机枪的以色列士兵问朱效民。举枪、扣动扳机、击杀,朱效民第一次体验这样暴力性的动作。然而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激烈的战斗与冲突几乎已深入日常。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在此接受训练的中国留学生朱效民,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冲突解决与调解专业。因疫情,他一直待在学校,对现实的以色列知之甚少。还有一个月时间就要毕业回国的他,选择沿着以色列国家旅行,这是他深刻了解这个国家最好的机会。犹太人摄影师阿龙的领路,两人从特拉维夫出发,途经戈兰高地、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一直到耶路撒冷。在这次远行中,两人像美国西部大片里的牛仔,自由、很酷。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在戈兰高地,一边是昔日战火,一边是人间炊烟,这是生活的两面。戈兰高地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所占领的战略重地,现在驻扎坦克基地。断壁残垣上,布满了战争时留下的弹孔,武器的遗骸证明这里曾发生过触目惊心的杀戮。在另一边的葡萄农场,人们悠然和亲朋好友就餐,劳作,马儿自由奔驰,一切似乎又是那么闲适。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经过叙利亚和以色列交界地带,这里是库奈特拉。它在叙利亚境内,已经废止,无人居住。但阿龙介绍,3年前叙利亚内战,很多叙利亚难民希望通过这个区域,逃到以色列。以色列制止,难民别无选择。这堵墙上的文字告诫着国家:如果民族不团结、不友善,都会面临灭亡。来到谢赫贾拉,他亲历了真实的巴以冲突。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在谢赫贾拉,混居着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种族之间的争斗每日都在上演。2021年,以色列警察通过摄像头,逮捕扔石块和燃烧瓶的巴勒斯坦居民。导火线一触即发,此后的5月,巴勒斯坦民兵组织对以色列多个城市进行攻击,以此回应以色列当局对谢赫贾拉地区的政策。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这次民间抗议造成244人死亡,其中儿童67名。在这里,战争总是一触即发。随着巴以冲突升级,他不得不中止旅行。受阿龙邀请,朱效民来到他的家里做客,在这里他看到阿龙的女儿对服兵役的担忧。以色列是全民服役制,也是世界上唯一对女性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国家。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必须去参军,且不能退出。“很多人都想退出,大家都很害怕。”第二天,他跟随阿龙,拜访一位老妇人。她的儿子哈盖伊在执勤时被人杀死。当朱效民问及她是否还会让子孙继续参军,出乎意料地,这名母亲坚定地选择了同意。“我们都渴望和平,但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要去参军但我的孩子不用?我们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我们的生活。”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75年前,这个民族经历了残忍的暴行,直到现在,他们才能够亲手捍卫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战争带来了同一份恐惧,有人远远离开那个伤疤,有人站出来与亡灵对峙。跟随朱效民的远行与日记,我们得以近距离窥见一个深陷冲突与战火的真实世界,重思生命的意义。

  

  

图片来源:纪录片《一次远行》

  

  

这几年,在疫情面前,我们感受着生活无常,经历着战争、别离种种,但只能被命运推着向前,无力改变。即便是再无能为力,在周倩仪的身上,我看到了面对死亡的勇气、乐观;在董永晟的创业故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重头来过的艰难,看到了他顽强的生命力,梦想永恒;还有通过朱效民的镜头、步伐,我们感受到战争恐惧、和平宝贵,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团结和友善······疫情改变了太多,却始终撼动不了意志、精神、理想,好好活着,在远方的黑夜,像萤火虫一样,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光亮······作者:Anna,精英说作者,在四维空间永葆热情与好奇的探索者。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左边ID右边:elitestalk)。Reference:纪录片《一次远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