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艰难的寒冬,国内疫情反复范围内爆发,有些地区甚至停工停产和封城。疫情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就业就是首当其中的一个问题。
后疫情时代,留学生的就业何去何从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冲击。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909万人,大规模的增长必然会使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而留学生,不仅要和海外疫情做生死搏斗,也要和自己人卷,还要和国内高校毕业生一起卷。
2022年的第一个月,国内高校像往常一样迎来期中考,学生们头顶的疫情阴霾似乎已经散去,2020停课在家的日子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
然而,海外的疫情仍在继续,这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留学计划。
但是,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反向跑毒”,有的顺利在异国他乡安顿下来,有的则选择在国内“充电”刷简历gap一年,或者转变申请方向,去了其他国家。
在这样的不同的人生选择下,造就了疫情下中国留学生的“棱镜人生”。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图鉴
为了收到全美金融排名前二的WUSTLOffer,Jack用了三年时间。
从大二开始刷绩点,做实习、考托福和gmat,大学期间他几乎没有过娱乐时间,还一直被国内考研的同学嘲笑他是“有钱的卷王”。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疫情不会影响我出国读书的决心”,他说,“为了去美国留学,付出的金钱成本与时间成本都太高了。不到万不得已,比如说全年网课或中美交恶,我绝不会放弃出国读书。”
英国:
“天上就是下刀子,
我也要出国读书去”
群名为“XXX大学铁头群”的微信小组已经500人满员,并且不断还有人想加入。
Carrey建立这个群,最初只是想找些可以一起去当地读书的校友。
六月那阵XXX大学疫情挺严重的,很多认识的都打算gap了,所以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之后还去当地的小伙伴。
她在学校录取群里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就有几个人加她微信,表示不改变计划确定今年出去。
“疫情这么严重大家还都计划出去,感觉头都挺铁的,于是就有了这个群”,她笑着说,“多少有认识的小伙伴在当地,还是可以互相照料下。”
她认为取得海外名校本硕学历,肯定为将来就业左边加分右边,这一点也是许多留学生面对疫情继续出国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如果想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国外留学经历现在几乎是标配。
(某大厂招募推送)
而各大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化产品,对留学生群体越来越重视,也都会在校招和一些海外名校的学联CSSA中开放海外留学生招聘专场。
澳洲:
“我们这一届留学生,
基本是全网课了”
Jade于2019年的后半年入读墨尔本大学的商科专业,他从国内的三线西北内陆城市的普高国际班毕业,拿到了墨大的左边offer右边。
在学校上学这半年他特别激动,看到的风景,遇见的人,学习的知识和他以前在那个内陆小城见识过的完全不一样。那时的他,随手拍的街景,在澳洲711喝的饮料吃的早餐都恨不得凑成9宫格发QQ和微信朋友圈…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Jade从澳洲留学到被迫环游世界。
Jade在寒假期间选择回国,然而当开学他选择返回时,2020年2月1日澳洲政府宣布了针对中国大陆的入境禁令,让许多澳洲留学生措手不及。
“禁令发布时,有些同学已经飞到一半,刚一落地就被遣返。”Jade说,当时能否入境全凭运气,运气好的还能过关,运气不好的立刻买机票回国。
后来澳洲政府政策更新为“学生只有在赴澳前在中国大陆以外停留超过连续14天后,才会获准进入澳大利亚。”一时间,众多中国留学生奔赴泰国隔离14天,成为社交网站中“泰国旅游形象大使”。
正因如此,Jade父母考虑了来回周转增加了经济负担与被传染风险,曼谷发生的刑事案件也让家长惴惴不安。
后来大一大二这两年,Jade一直在这个西北三线小城上墨尔本大学的网课,实习只能去原来的高中当英语助教。
2022年澳洲边境终于重新开放,Jade大三最后一年有望线下课程,可是逝去的那两年青春,终究错付了…
疫情下,出国回国都不容易
今年夏季,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向3万名来自中国、印度、欧盟和北美的潜在国际学生发出调查,研究分析了在新冠疫情全球性暴发的大背景下,留学生受到的影响以及优先考虑和关注的重点。
根据QS发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白皮书》,96%的中国留学生没有放弃留学计划,48%的学生延期至下一年。
很多人对gap的学生也心存偏见,但是有些选择gap的人还真的不是在家“躺尸”一年了,很多人选择在gap期间去实习,提升外语,参加比赛等等,疫情期间选择间隔年,或许不失为一个大胆尝试职业可能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
当然有人在疫情的背景下,从海外高校毕业,他们权衡之下回国就业。根据智联招聘的留学生就业调查,疫情下,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成为留学生决定回国的首要考虑因素,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和国内就业机会更多也是留学生回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留学生决心回国发展有什么条件吗?在《2021毕业生需求调查》中显示,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
三个筛选条件分别为:学校知名度、专业背景、实习经历。
很多综合实力强劲或者专业水平过硬的院校并不为国内企业所熟知,是造成留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业于纽约大学的Yvonne笑称,她能较为顺利地找到工作,都是沾了NYC的光。
HR至少都知道纽约大学是美本top30的代表大学之一,还有很多80/90后看的美剧也是在NYC取景拍摄的。
就读于英国伦敦的Elaine也深有体会,她曾就读的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在多个大学排行榜上高居世界前十。
这个学校在国外认可度很高,在国内实在没有知名度。大部分人听我说伦敦大学学院后一脸茫然,少部分人自动省略后面的学院,声称他们知道伦敦大学。
可是真的没有伦敦大学啊?!!
另外,实习经历缺乏,则是造成留学生就业困难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国情的差别,在国外的实习经历在国内企业看来“含金量”并没有那么足。
谈到这里,尽管已经拿到了字节跳动的左边offer右边,Elaine仍然心有余悸:
幸好我回国找工作期间在美团实习过,去面试的时候,比起我在海外的求学和实习经历,HR们更为关注我在美团实习时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说实话在国内读研的同学实习经历都要比我丰富很多,所以现在工作的选择也比我多,单从就业层面考虑,去国外读研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之前由于语言能力、培养方式等原因,跨国公司和留学生直接呈现一种乐于双向选择的状态,但今年全球经济受到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招聘呈现收缩趋势;最后是留学生和国内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留学生可以选择的职位比较窄。
那么在疫情背景下,海归的光环究竟还在吗?海外归国留学生工资收入一般是多少钱一个月?
根据搜狐网的《中国留学生就业白皮书》统计,海外归国留学生平均工资¥12.5K/月,绝大多数的同学归国后的月薪在10K-15K之间,2021年较2020年增长了12%。
对比之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工资收入一般是多少钱一个月呢?
平均工资¥5.8K/月,最多人拿4.5K-6K,2021年较2020年下降了9%。
由薪酬可见,海归学生的光环虽然没有上个世纪归国科学家那样被万人敬仰,但是至少在人才市场上的薪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很多所谓的“亲戚”,“电视剧”还有“营销号”,其实是通过极少数留学生的败类来形成对留学生的刻板印象,进而贬低留学生的价值。但是单一的个人的问题也无法代表留学生的全体的贬值。
归去来,还相忆。
“不喜欢现代史,现代史打上门来了。”
张爱玲曾在《小团圆》中这样写道。
面对新冠疫情,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国际局势,在当下这个充满冲突、撕扯的特殊时期,留学生们的经历,已经成为了现代史的一部分。
在Carrey刚至英国的时候,在14天的隔离期里安全地吃吃睡睡,后来“出狱”参与了部分线下课程。
Carrey的朋友Olivia所在的爱丁堡大学,每日校内约有20多人确诊,“爱丁堡(疫情)情况真的不算严重,还挺期待疫苗的,但世界也回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了。”
而Carrey在得知五位英国本地舍友全部感染过新冠后,情绪从最开始的焦虑、恐惧,变为“看开一切”的淡然。
觉得自己大概率会染上新冠吧。我不觉得是自己多不凑巧,遇到的舍友全部都得过新冠。在(英国)当地,新冠感染率在年轻人中的比率真的很大。
她的舍友在感染新冠后目前已经康复,但其中有人失去嗅觉或味觉。
原来普高的同学和一些亲戚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在疫情下到海外读书?”她想了想说,“在学业和健康的天平两端,我选择为缥缈的未来放手一搏。”
她认为国内优质教育缺口大,留学仍然是独特有意义的经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只要缺口存在,留学就有需求。
虽然近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校数量达3005所,在校生数量4002万,均居世界前列。
但从学科对比和教育质量上看,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仍然拥有不少优势,未来还会有大量中国学生出国学习。
(中国高考)
此外,中国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超过1000万,进入名校并不容易,优质教育资源尚属稀缺,国际教育可以成为部分有条件留学的同学的补充选择。
而且大学拥有很强的自愈能力,高等教育留学市场也有着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
以历史经验佐证,会发现重大世界性或区域性危机在短期内会影响国际间学生流动性,但留学人数增速在短暂放缓之后会迅速恢复。
所以在疫情的危机下,留学是每一个人的不同的选择,对留学生回国找不到好的工作这种散播焦虑,和一概而论的认知是非常可笑的。
但在一个没有阅读,没有近距离接触的前提下,却又是极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因为它简单粗暴且暗含某种貌似正义的旁观者做壁上观的诉求。
最可怕的是,也许此时我们正在被类似可笑的认知所禁锢而不自知。轻则天真,重则愚蠢。鸟雀至死还以为天空只有芦苇那么高,这是天真,而试图说服天上的燕子相信天空只有那么高,就是愚蠢。
对这一问题唯一的解,是那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