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海归:留学花费一百万 面试时眼泪都要出来

用人单位:有海归语言都没学好海归们对用人单位的待遇感到失落,很多用人单位对海归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很松散,理论知识都学不扎实,修满学分一年两年就毕业,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语言了。”杨飞凡是从事国际早教育公司的HR(人力资源)。杨飞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来公司应聘的留学生不少,他们

失落的海归:留学花费一百万 面试时眼泪都要出来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用人单位:有海归语言都没学好

  

海归们对用人单位的待遇感到失落,很多用人单位对海归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很松散,理论知识都学不扎实,修满学分一年两年就毕业,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语言了。”杨飞凡是从事国际早教育公司的HR(人力资源)。

  

杨飞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来公司应聘的留学生不少,他们当中也有人表现不好。

  

杨飞凡所在的公司里对海归的接纳比例大概为3%,语言水平是用人的第一要素,第二是专业技能,第三是性格态度,其他再好,语言达不到标准也是不行的。“以前有一位英国很好大学毕业的海归,顺利毕业,但语言都没学好。”杨称。

  

在近期招聘文案策划时,杨飞凡就碰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学习了一年的新媒体专业,“他认为自己是出去“镀过金”,在面试、笔试时的表现都挺一般,在薪资和发展机会上期待还挺高,最后没有留用”。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54万,归国人数超过43万。

  

越来越多的海归涌入国内就业市场的同时,各种海归变“海带”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留学一年月薪缩水不到7000元”“海归对工作满意度不足40%”……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红霞在研究中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海归就业的“匹配难”。一方面,海归自身拥有的精英情结使其在就业选择中难以放下身段、理性选择;另一方面,在海归数量日益增多且高层次人才回流率低的背景下,海归在劳动力市场中遭遇社会排斥,而用人单位在选聘海归时更加理性、务实,不再看重海归的身份符号,提高了聘用海归的条件和门槛。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