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前20的学校的教授聊,他有感于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现在在美国名校还是以工程,科学,商科为主,当然也有不少学艺术和学人文学科的,如历史,地理和人类学。但是他表示几乎没有中国人申请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他也承认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毕业不好找工作,毕业生大多去法学院了,但是其他人文学科在美国也不好找工作啊,但学的中国人还是还是很多。
为什么中国人不爱在美国学政治/外交?连巴黎政治学院的中国人都比该校政治系的中国人多,因为该校该系中国人数为0。
是因为政治在中国很敏感吗?还是因为回国就业前景不好?当然,在美国学政治的中国人在找美国政府工作的时候肯定会引起疑心,那中国大陆政府是否信任海外本科毕业的名校政治专业本科生呢?
答主在美国读PoliSci-IR,大二。所在院校以理工科出名,当时也是以药学专业申请进去的,后来发现PoliSci很有趣,专业排名也更高,所以就换了专业。
确实我校PoliSci专业的中国人也很少,就连选修PoliSci的都寥寥。教授也经常让我怂恿小伙伴哪怕是来听一门课也好。我的中国课友们基本都是想去法学院的,而我想一直读到PhD,可以说这个选择挺孤单的。
个人觉得有三个原因:
1.就业
每个人听说我的专业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怎么就业?
老实说,我是抱着学啥都不好就业,不如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吧的心态学的。
毕竟现在美国对STEM专业的人才的优待实在是多太多了,学人文社科真的很吃亏。回国的话,也不知道能干嘛。
再比如一些来我校招实习生的岗位,都要求必须有绿卡。给国际生的实习机会真的特别少,一下又削弱了竞争力。
但我认识的人中,学IR的人在公司企业里还蛮吃得开的,大概是得益于本科教育对思维写作和口才的培养,和视野的高度吧。
2.兴趣
其实个人觉得就业不是大家不学政治的最大原因,而是国人一般对这门课都有点阴影。
“哇你学政治啊。那么难那么无聊怎么学啊?”
朋友经常这样感叹。
政治是无趣的,虚伪的,刻板的——这是很多中国学生对政治的印象。
毕竟答主也是在国内高中被政治虐过的人…大概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
其实答主大学的政治课完全不是他们想得那样。非常直白易懂有条理,教授也都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但是大概国内留给他们的阴影太大了吧。
3.难度
答主也有一些朋友表达过对政治课的兴趣,但最终都因为怀疑自己的英语水平而退缩了。
确实政治课的阅读量和写作量都让人望而却步。助教们对写作的批改之严格有时让本专业的学生都压力山大。实话说,有时答主也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完全不够。
以给大一大二学生上的基础课来说,一周的阅读量在200页以上,写作在6页以上。一进去就读非常高深的政治理论,各个国家时代的都有,比如答主有幸在大洋彼岸认真阅读了邓小平重要思想…
我校政治课的评分设定也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一般理科课程的A是92-93分,会根据平均分往低调整(答主有上过A是70分左右的理科课),A+也很普遍。而政治课的A是94-95分,不会往下调整,就是说会出现全班没有人拿A的情况。而A+一般需要总分满分才会给出。
那么答主为何选择IR?因为深爱所以盲目啊。
———————我是一条分割线——————
评论和私信里有些小伙伴问答主毕业以后的去向,因为之前没毕业所以没回复,现在读研半年了可以更新啦!
首先感谢评论里给出各种职业建议的大家,想必对各位学IR的小伙伴都很有帮助。
答主现在在读硕士,是一个数据分析和公共政策相结合的STEM项目,学学Poli写写码。同学文理科背景参半吧,也算是打了评论里某些说学文科不能转理科的脸。
至于为什么从IR转到了publicpolicy,主要是为了以后申PhD想多学些Skills/Methods,这点我现在读的这个项目比录取的IR项目做得好。
读IR一定要doublemajor
2019.4.1
啊才发现我当年没把这题答完。
本人美本PoliticalScience和InternationalAffairs在读。
看了看其他答主们的回答,其实他们说的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两门学科的酸甜苦辣。读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留学生都是孤独的孩子。我也是专业里唯一一个中国人。对于这两门学科,如果你没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有过硬的英语水平,我劝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它确实很难。但是如果你满足上述几个条件,这两门学科读下来你会有很大的受益,它们会教你如何深刻的去了解看待这个世界,而且它们还会强迫你去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学科会穿插大量的debate,seminar,speechetc.这些都是要求你做大量的思考以达到完善个人的理论和逻辑的基础。
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是涉猎非常广泛的两门学科,不仅仅要求你掌握基础的几个政治哲学理论,你更要学习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等。当你掌握了这些,无形之中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人才了。
至于就业方向,传统来说我身边学IA和PoliticalSciences的人大致有三个去向。1.继续潜心学术研究。2.从商。3.从政。三条路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和劣势,当你有能力有手段的时候,不论走哪条路最终都可以登高望远。我身边的学习国关的朋友,很少有跟我抱怨客观条件的。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想对准备入坑的小伙伴们说,既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也不要因为身边人的三言两语就随随便便打退堂鼓。学习终究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学有所成必定受益终生。
曾经有个家里条件挺好的高中生说对国际人口贩卖这些议题感兴趣,然后问申大学哪个专业好啊?我查了几晚专业信息给他推荐的list里有politicalscience,这个专业名一蹦出来,他父母的眉头紧皱,说这个专业听中介讲对英语要求高,太难了吧,而且以后能干嘛啊,要不本科就学个英语什么的基础学科做跳板以后去更好的学校读硕士吧,主要是去个排名好的学校。
我:“????”
英语要求高,国内如今一大把不把托福刷上100不好意思说的学生,还有啥做不到的?
能干什么?除了专业要求严格的律师医生之类的什么都能干。专业是什么就干什么的想法本来就不适用了。毕业了就不学习了?新媒体和产品经理哭给你看。
就业前景?早年热门的商科毕业生在国内招聘会上十分尴尬了,当初选这专业的时候没人告诉他们只拿个学历没有国外工作经验回来还是会被淹没在求职潮中啊。
无论你的专业听起来多热门多好找工作,不代表你好找工作。
别人通过选专业走了“人生捷径”,不代表是你的捷径。
实用角度说完了,我从另外角度说两句吧。
首先目前本科和硕士出国主流还是走留学咨询机构(或者部分用,比如文书修改)。
竞争激烈的留学咨询行业里,优秀不优秀的标准几乎已经完全成熟和统一。这是家长这代人的成长背景,社会因素和留学行业的签约模式等等因素相互影响而成的。
家长愿意交大数额的钱让公司来帮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几乎是一定会奠定一套固定的、双方认同的价值观基础,即“什么是更好”。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简单直接地量化成合同里的服务条款和服务保障——在多少多少标化分下进某排名前多少的学校最好。
家长这一代对留学的了解信息很大来源又都是别的家长和留学机构。
一看这专业我熟人小孩好像都没选呀,那问机构吧。而留学机构必然从自己相信的主流性和实用性考虑,那么看起来”没有未来“,”回报不高“的专业就直接跳过了,想想留学机构的服务性质,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负责点的顾问可能会自己先了解透彻再说,如果是连官网英文都不晓得翻的留学顾问的话,还可能因为自己不了解、没有相关申请把握等等原因而否定“冷门”专业带节奏。
(讽刺的是,遇到过申名校哲学专业的高中生,原因只是听中介说冷门专业申请人少,录取概率更大,咳咳咳?)
还有的家长,对留学咨询的想法就是帮我们省事,最好直接给张学校和专业名单。
说到底,选专业这个事情,每个人对于有不有趣,有没有用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高中生英语很好,其实自己做research可以获得很多参考,留学咨询应该是辅助参考,而不是主导。然而,很多咨询顾问害怕自己要学生做这做那显得自己的服务没价值被家长问责,就“替”学生做了,呈现出来的信息是不可避免带着自己的认知偏见。
除了主流价值观和实用性这些常识里的陷阱,很多家长和留学生觉得人文社科,政治科学概念“难懂”甚至“危险”的思想都暗含着强烈的apolitical(不关心政治)成长背景与倾向,即:认为它不相关,认为它不重要,认为我不该关心。
这恰恰是个很大的文化差别,这个倾向带来的文化冲突感也体现在挺多留学生(包括我自己)身上,在留学环境下很明显:不太关心权益问题(特别是别的弱势群体),较少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对各类歧视行为容忍度高,很少直接抗议,觉得自己的行动不会带来什么效果,同学说到当下politicalissues时发现自己能表达的少的可怜。
IR美本在读。
我们学校就是还挺理想主义的,基本上是“以学哲学为荣,以学商科为,,,校友捐钱不?”。所以政治科学及相关学科一直都是学校所擅长的领域吧。
我是往上数4届往下数不知道多少届唯一的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全班不管80人大课还是15人小课基本上都是唯一的中国人。
所以非常直观的一点:你没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可以汲取,而且外国人的大腿也不是那么好抱的。(还是有很Nice的小伙伴啦~但是他们的交友圈说真的不好融入)
那么国内的高中生在申请学校的时候就会想:诶,AAA学姐是学经济的我也报经济吧;BBB学长你当年申请CS有什么经验吗?所以国际关系或者政治科学就会成为majorlist上灰暗的一个,甚至被直接忽视掉。(就好比说哪个学校都应该是AfricanStudies是第一个专业吧?你见几个中国人报)
第二,很多答案里也提到过,中国人们的政治积极性是非常非常差的,政治科学也会受到很大的误解。这里指的不是打嘴炮画大饼式的讨论国际风云,而是真的去了解领导人的政策方针和研究政治理论。比如说中国人的政治参与度很差(原因都懂),所以去不去了解政策对日常生活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就问一件事,大部分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税是怎么被扣掉,扣掉多少,怎么计算么?很少有人关心是因为关心了也改变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认为政治科学是屠龙之术,国际关系都是花花肠子。(不过事实也差不多啦)
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开始学习政治科学,中国学生的心理落差会非常大。拿我举例子,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是名嘴级别的人物(诶夸自己这么不要脸的么>.<),而真正开始学习理论之后发现国内认识的“政治”不管是从关心的方面,理论,还是研究深度和美国的都是不能比的。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研究确实是滞后,欧美学术界奠基级别的著作居然有很多国内几乎没有研究,而国内的教材(借过国内的小伙伴看)又常常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另一方面中国孩子十好几年的学习习惯其实不太适合学政治科学或者其相关学科。咱们的课本是把各种理论给你咀嚼好,然后呈现给你;国外(或者我们学校)更多是给你诸位大佬自己的文章,让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总结。当然我也在思考中美教育模式各自的优缺点,这里不展开了。这种学习方法放到自然科学或者商科(为什么我总是提商科OTZ不要打我)可能还行得通,但是对于观点性更强且没有定论的政治科学就很吃力了。再加上毕竟英语不是咱们的母语而各位大佬说话总是喜欢绕啊绕啊的(自然科学和社科的文章的语义唯一性也不一样,这里不展开),我大一的时候就有过这种“天哪他们到底想说什么”的绝望感。(而且我还很作死地报了一个高年级的课,每周两三百页的阅读真的就很想自杀了)所以呢,即使侥幸有一两个用政治科学进门的中国学生,想转专业也是可以理解的。
心理落差还体现在作为中国学生本身。我们学校的情况是对拉美研究的很透,对亚洲不是很重视。当然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这不能作为普遍现象。但是政治科学对亚洲或者非洲甚至中东的忽视是很普遍。这一点国际关系尤为明显。哪怕只上过一节IR的课,你就会觉得westernhegemonicideas的嘴脸是多么的令人反胃。政治科学真的是完美地体现了美国人很自大很圣母的那一面。你以为你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perspectives,但事实上他们就不想费心思去了解这些东西(人性啦,咱们也一样,要不然为什么没中国人学Africanstudies呢)。你会发现你写essay的时候,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是一件看起来很没有credibility的事。另外基于我以上所说的情况,其实感觉政治科学对中国人多少有点歧视的。这个就不细说了,让我们高呼皿煮灯塔吃枣灭亡吧(微笑.jpg)
当然大家都关心就业。这就很简单,中国没法当公务员,美国你觉得人家会要一个外国人指手画脚?其他发达国家的岗位吧是这样,以前看过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人很少在欧洲当consultant,答主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你觉得让一个印度人告诉你上海哪一家小笼包最好吃很有可信度吗?”私以为形容的很得当。国际组织呢,国人(好吧其实是我妈233)总有不合理的设想。我妈特想让我当联合国官员,满世界飞的那种。先不说UN工作分级,允许自己考的很少,高级别的官员也基本都是国家直接委派的,UN的工资也不高,而且加入国际组织(不管NGO还是IGO)你是会被大概率派到中非或者约旦的好么!根本不是侃侃摩天楼下,悠然见勃朗峰好么!
突然发现自己吐了一大堆槽,大概是因为明天又要交一个12页的essay而我才出提纲的那种蛋疼的忧伤吧。。。==
-------------一更---------------
再讲一个国际生学国关的忧伤。
话说刚开学看到了我们学校的两个国关的nationalfellowship.作为一个大一就死乞白赖跟大四上课搞项目的人来讲这种机会不能放过啊!细细一看requirement,第一条:UScitizen
==拜拜了您呐~
-----------------二更-------------
不知道大家对不同专业seniority的重要性有没有认识。政治科学是一个很讲究seniority的学科。所有人都可以写论文,且不管是大一小孩还是学界大佬写的theory都是有很多漏洞的(社会科学的常态),但是哪个传播度更广更有credibility不言而喻吧。现在政治科学学界,非常在乎“老、白、男”这三个identity。事实上我觉得美国的所有学校&专业都有这个问题,但是越主观、“老牌”的学科越是这样。尤其是政治经济,不eurocentric几乎是不可能的。隐性的歧视几乎是每天都能遇到的,但是你又没有办法反驳,甚至证明歧视的存在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再次重申,歧视是常态,遇到一个“平等”的教授才是感动不已的存在
马上就会多起来的。美国已经做出榜样了,开始限制中国留学生学理工。相信接下去欧美一波效仿,那么除了到那边去学文科,还能选啥?一些比较好的专业比如金融等抢的比较厉害,大部分人还是只能选冷门专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