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姓名:无忧留学
原出处:无忧留学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
原文链接:世界TOP50名校,直接落户!——上海落户放大招
此前,上海更新了留学生落户政策,放宽了留学生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要求。近日,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政策再次“松绑”!
图源:上海市人社局
01加大世界名校留学人员引进力度
在符合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
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
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新政除对社保缴费基数、时间有所调整之外,关于留学回国人员在外学习时长,回国时间,申请单位条件等其他具体内容,都可以参照上海市人社局官网于2020年11月13日发布的《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及相关政策问答。
详情:
用人单位因受疫情影响未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办理人才引进相关业务时是否受影响?
用人单位因受疫情影响,未按期缴纳2022年4月至11月(所属期为3月-10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并最迟于2022年年底前补缴的,完成补缴后在办理人才引进相关业务时不受影响。
世界排名前50名、前100名院校如何进行认定?
上海市人社局表示,由相关主管部门参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HigherEducation)、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QS世界大学排名(QuacquarelliSymondsWorldUniversityRankings)、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发布的排名进行认定,具体以落户申报系统内名单为准。
02加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支持留学人员企业享受本市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费补贴、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
各区人社部门、各留学人员创业园要加强对接指导、跟踪服务,按规定对在园企业实施房租减免、缓缴等纾困政策。
今年市人社局还将举办“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展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最新成果,搭建海外人才交流和项目对接平台。获奖人员将有机会直接入选“浦江人才计划”,获得30-50万元资金支持。项目征集活动将于近期启动,可关注市人社局官网、官微等信息发布渠道,欢迎海内外优秀留学人员积极报名参加。
今年“浦江人才计划”对留学人员有哪些特殊支持?
推进“浦江人才计划”不见面、无纸化申报,适当延长申报时间,向抗疫一线人员、企业创新创业人员、青年人才倾斜。
鼓励更多尚在海外、但与本市用人单位达成明确聘雇意向或与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达成项目落地意向的留学人员申报。
03加大“伯乐”奖励计划资金支持力度
引导猎头机构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选聘以及对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人才的支持。对获评伯乐奖励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高给予100万元的资金奖励。
04优化人才引进经办流程
人才引进“一网通办”系统中已经网上受理通过的申请,因单位经办人员所处区域位于中高风险地区(仍处于管控状态)而无法现场递交书面材料的,由用人单位向业务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后,采取“书面材料暂缓递交、线上流程正常办理”的特殊支持措施。线上审核通过且材料补交完成(符合要求)后,可直接进入公示环节(免予公示的除外)。
05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对于本市复工复产的重点企业人才以及国(境)外名校留学人员等,开辟落户经办“绿色通道”,由各区根据本区域实际推荐,在申办人才引进相关业务时,予以优先办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服务。
#上海多次出招“抢人”
早在2018年8月,上海便发布《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其中,北大、清华作为“试点”,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虽然只放开两所高校,但吸引力明显:
?2018年,北大本硕博毕业生就业流向上海的有163人,占比提高至6.20%;
?2019年,这一数据进一步增至183人和6.48%。
而清华大学2018、2019年的数据,尤其是本科毕业生流向上海的数据,抬升更是明显:直接从2017年的4.1%,飙升至2018年的25.2%。
此后,上海加大政策力度:
2020年9月,上海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直接落户的范围,也从两所学校的“试点”,进一步扩大到本地4所“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021年11月,上海的落户门槛再次降低——在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及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不必“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2021年,上海落户人数直接在2020年人的基础上翻番,总数高达人。其中,通过人才引进落户的数量,更是较2020年激增171%,约为2017年至2020年几年人数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