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十三五”期间,上海累计引进逾6.7万名海归人才,比“十二五”期间增加了一倍多。
今年1月至9月,上海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超过2.2万人,与去年全年持平。
这些海归人才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超过2000人毕业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
“这是目前为止国内针对海归创业人群最深入研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际合作交流处(留学人员管理处)处长祝颖华说。
该指数的意义在于,以上海开放、包容及延续的环境为基础,刻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高学历背景和创业激情的群体。
“海归300指数”构建基于“城市环境”、“成长能力”、“发展相融”3个一级指标、“城市禀赋”、“政策环境”、“个人素质”、“企业能级”、“产才融合”、“城才融合”6个二级指标以及22个具体指标的全新衡量指标体系。
从数据上来看,每年上海通过落户引进的留学人员数量已经从1997年的约200人上升到2020年的约2.2万人;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已经和2019年全年持平。
在上海的“海归”创业有何特点?
从报告看,“海归”在上海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竞争能力强,成长快,相融性好,其中包括3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一:充分利用海外资源的高学历、机会型创业者。
在创业动机上,有超过9成的海归创业者表示,来上海创业是为实现理想抱负。而从学历背景来看,博士和硕士创业者占比高达83.3%。同时,大多数海归创业者会通过海外资源建立创业优势。
其中,曾在海外工作的比例达71.4%;有海外高层职位经历的群体比例达31.2%;拥有海外成功创业经历的占比21.9%。而他们最依赖的海外资源分别是技术资源、人脉资源、团队资源。
为此,人力资源平台“第一资源”创始人刘红对记者表示,对于海归创业者来说,长期海外留学的经历使他们在语言、沟通等方面更加契合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这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用更灵活的思维方式去获得客户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
典型特征二:国际化程度高、与上海重点产业匹配度高、成功率高。
报告显示,在上海的海归创业企业的存活能力强。逾6成企业在1~3年内实现盈利,开业1年即盈利的企业有34.2%;开业3年盈利的也有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