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纪双城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耀】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因经济状况不景气,就业市场并不理想。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由于找不到工作或从原有工作离职,一些人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重返校园,在学术上深造,这也是在社会经济不好时一个常见的现象。而对于已经工作几年、和学生时代相去甚远的“社会人”,他们在申请学校上的文书方面则有不同的侧重。
在中国,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是一直“直升”读书,少量学生会在工作几年后再去申请研究生,而有此想法的学生,一般需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读研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并非应届毕业生。尤其在世界排名靠前的知名学府,不少学生都有深厚的社会经历,甚至在其领域已经有一定地位。以美国为例,《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会科学类的专业里,曾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非应届生和应届毕业生在准备申请文书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工作经验,但可能少了学术人脉。因此,非应届生应尽量扬长避短。具体到申请材料,主要涉及中英文版的毕业证与学位证、工作证明、个人陈述和简历(要体现有工作经历)以及推荐信(由之前就读学校老师和就业期间直属领导分别提供)。
非应届生的社会历练以及对于相关经验的阐述,往往被认为不但有助于提高申请者对专业的理解,也可以为自己申请左边加分右边添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弥补学习成绩上的不足或是专业背景上的欠缺。需要注意的是,在撰写个人经历时,要清楚地解释自己的人生阅历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为何会促动自己再次申请高校课程学习。林同学不久前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国内有了两年多的工作经验。林同学在和《环球时报》记者谈起自己申请经验时提到,她在撰写文书时,特别写道自己从本科的工业设计转换为城市规划方面工作一事。“一是说明自己想要深造的原因,因为我换了专业,所以想学习更多关于新专业的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强调我的工作经验反过来又如何启发了我的学习,在工作中我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在学术上的观点,因此并不是一头热才申请读研。”
一些非应届生在准备推荐信时,常常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离开母校已经有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如何才能请合适的老师或具有学术背景人士写推荐信?
在实际情况中,申请者其实可以向所申请的学校解释情况,并尝试请对自己工作背景了解的当地学者写一封推荐信。但如果推荐人不是原先的学校老师,就需要附上推荐人的学术背景,让校方了解。
“对于非应届生来说,推荐信可能是最困难的一环。”张同学在银行工作了两三年后想重归其专业——左边法律右边界,但和以前本科时的老师已许久不联系。“虽然我也找了公司的老板来写一封推荐信,但申请读研的话,最好还是有学术界人士推荐。”张同学称,不少学校都要求有3封推荐信,其中至少一封是学术推荐信。她向记者回忆称,当时总共找了3位老师,最后只有一位愿意帮她写推荐信。在说起经验时,张同学表示,“老师可能不记得你了,但由于现在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可以事先和以前的老师发邮件说明你的情况,具体档案学校也应该有留存。”
除了文书之外,无论平时工作是否经常使用外语,申请生也还需获得语言考试证书,如赴美的托福、GRE和赴英的雅思等。值得注意的是,以英国为例,除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大部分英国院校并不会将“双非”院校的学生拒之门外。“双非”院校的学生如果想申请排名高的英国大学,甚至冲刺QS高校排名前100的英国大学,还是要比985/211的学生在文书上更努力。一些专业对985学生的均分要求是80%,对于非应届生来说就需要更高一点,达到85%+,才会更具竞争力。对于之前只有专科学历的申请者,想要直申英国硕士课程的话,可选的院校层次往往并不高。如果想提高院校层次,可以选择先去读一个预科课程。
虽然一些学生因就业市场不好选择去读书,但反过来,在目前疫情的状况下,也有学生因线上教育不理想,想要先投入工作后,过几年再完成学业。非应届生申请也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灵活的新道路。以英国为代表,根据目前的疫情发展势头,高校明年是否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开课仍然是未知数。因此,一些非应届生其实可以不着急申请留学,而是转向专注自己现有的工作,或是寻求其他的职业发展机会,为将来留学做准备。在国外的课堂里,尤其是研究生课堂,不同年龄段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了几十年后,感觉自己有需要再系统性地丰富知识,从而选择走进校园。对于这样的人生选择,高校普遍都是持有欢迎态度的,尤其是对一些研究性课程,同学间分享更多的社会体验,更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责编:陈亚楠
【来源:环球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