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十新 | 废物箱变智能 科学归类换积分!垃圾“先分后扔”成习惯

垃圾桶的颜色越来越多,分的类别也越来越细,上海垃圾分类正在翻出“新花样”。临近岁末,本报记者走访沪上多个小区、街镇和垃圾处理站,发现随手分类垃圾已渐成不少市民的“新习惯”,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新景观”。新民晚报截图垃圾八分类养成“新习惯”闵行区梅陇镇的普乐二村,有座沪上首个“八分类”

民生十新 | 废物箱变智能 科学归类换积分!垃圾“先分后扔”成习惯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垃圾桶的颜色越来越多,分的类别也越来越细,上海垃圾分类正在翻出“新花样”。临近岁末,本报记者走访沪上多个小区、街镇和垃圾处理站,发现随手分类垃圾已渐成不少市民的“新习惯”,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新景观”。

  

  

新民晚报截图

  

垃圾八分类养成“新习惯”

  

闵行区梅陇镇的普乐二村,有座沪上首个“八分类”智能垃圾桶。上周,记者来到小区,八个垃圾桶分别标注着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废纸、废玻璃、废旧纺织物、废塑料和其他可回收物,按本市规定的标识和颜色进行区分。居民只要刷一下绿色账户卡,箱门就会缓缓降下。为防止夹手,垃圾桶投用后加上了红外线感应装置。由于湿垃圾必须破袋,边上还加装了洗手池。

  

“既然做了(垃圾分类),就做好它。”居民张阿姨一边抖尽湿垃圾袋中的垃圾,一边对记者说,“本来所有垃圾塞在一个袋里,现在要分两个,确实是麻烦的。我家厨房只有两三平方米,没地方放桶,就拿一只碗装湿垃圾。”张阿姨坦言,刚开始感觉挺烦,但慢慢也成了习惯。细心的她,还对废玻璃回收桶提出了意见:“我不敢把玻璃瓶丢进去,一丢进去就碎了,收运的人容易弄伤手。现在大家都把瓶放在地上,最好改进一下。”

  

  

上海家用标准分类垃圾袋和垃圾桶杨建正摄

  

像张阿姨这样已将分类视为“习惯”的居民,在这里还有很多。小区共654户居民,按每350户分出一桶湿垃圾的比例,每天应“出产”湿垃圾约2桶,但如今每天能分出3.5桶至4桶。“启动才10天,分类率已超过40%。一个月后超过70%。现在80%-90%的常住居民可以自觉分类。”工作人员说。

  

普乐二居书记徐瑞芳表示,智能垃圾箱随着“美丽家园”改造在小区落户,6月28日起投用,60名志愿者每天坚持宣传引导。“一开始确实有居民不理解,志愿者就告诉他们,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我们还组织居民参观老港,回来后大家觉得垃圾分类真的很重要。”她说。

  

排队扔垃圾成为“新景观”

  

在密云路611弄林云小区,11月来了个“新玩意”。一台积分兑换机出现在新改建的垃圾箱房边,扫一下积分卡,就能靠“丢垃圾”换到纸巾、肥皂等日用品。

  

居民徐茵在机器上操作后,查到自己卡里有效积分有40分。虽然还不够兑换礼品,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分类投放,从兑换机里拿到奖励指日可待。“现在每晚丢垃圾都要排队了呢!”徐女士说,由于大家对智能式垃圾桶的操作还不是最熟练,加上分类后每人要投放至少干湿两袋垃圾,有时还要投放几种可回收物,因此“排队扔垃圾”已成为了小区“新景观”。

  

  

图说:小区里的“四分类”智能垃圾桶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摄

  

这里的智能垃圾桶也是扫卡开门,主机屏幕上有投放类别。记者点击“纸张”,丢进几张硬板纸后,显示0.26千克及相应积分。在有害垃圾桶里,废电池、遥控器、药片、打印机耗材、灯泡灯管等分几格回收,但无需称重。数据显示,自11月起该小区的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已达47.54%。

  

曲阳街道垃圾分类专职干部顾阿霖说,林云小区的垃圾分类比以前更精细化,从干湿分离推进到了“四分类”。以前低值可回收物没人愿意收,高值回收物的回收形式又很松散。如今,有了传统+高科技的共同推动,可回收物找到了更能“发挥余热”的新模式。

  

中转站变身科普“新场馆”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科普宣传教育如何更新更软更有创意,也是各级部门始终在动脑筋的方向。

  

最近,闵行区罗阳中学和罗阳小学的师生们,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上了一堂垃圾分类课。原本以为臭气熏天的梅陇镇湿垃圾中转站里,隐藏着一个颇有童趣的科普室。用可回收物做成的凳子,拉开就像一个手风琴风箱,上面坐几个200斤大汉一点问题都没有;用易拉罐、瓷砖、雪糕棒做的汽车、火车及房屋模型,也令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湿垃圾从分拣、榨水到发酵、出成品的全过程,也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观摩。

  

  

图说:小朋友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摄

  

这座湿垃圾中转站去年底建成,每天处置梅陇镇约20吨湿垃圾。今年,这里被升级成了本市街镇层面首个利用垃圾处理站打造的科普馆,加入了科普长廊四色可回收步道、可回收再利用产品展示区等,面向社区开放。

  

此外,上海还尝试了一些“时尚”的推广方式,比如在微信斗图中添加宣传垃圾分类的悠嘻猴表情包、开发“我是垃圾王”桌游。在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上,多条线路的点标均设垃圾分类的游戏环节。此外,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分别在“垃圾去哪儿了”和“绿色上海”两大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上线“生活垃圾怎么分”小工具,只需在查询框内输入物品名称,就能知道应扔到什么垃圾桶里。

  

【延伸阅读】整区域推进成“新亮点”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齐玉梅表示,今年上海更注重垃圾分类“整区域推进”。松江、崇明、静安、长宁、奉贤、杨浦等六个整区域推进区进展较快,崇明岛、程家桥街道、虹桥街道、青浦重固镇成为优秀“片区”。垃圾分类在沪上的推进,已开始“连点成片”,出现了一片片“小风景”。

  

而在两网融合建设方面,今年本市出台了《上海市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导则(试行)》形成由11家企业参与的市场主体格局。市民交投废品更便捷,而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度也有提高。“智能回收箱是一种探索,目前两网融合网点中,约三分之一采用了智能回收箱的形式,也很受市民欢迎。”齐玉梅介绍。

  

【数字说话】

  

每天分出4400吨湿垃圾:本市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效果明显。目前,全市湿垃圾分出量已达4400吨/日,“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1100吨/日。

  

已经改造9700余座垃圾箱房:全市已完成9700余座分类垃圾箱房和分类投放点的规范化改造,实现了一批批垃圾分类达标和示范居住区。全市有近50个街镇积极参与了垃圾分类达标街镇创建。

  

湿垃圾专用车767辆:本市已配置湿垃圾专用车767辆、干垃圾专用车约3000辆、有害垃圾专用车15辆。相较去年,湿垃圾专用车增加约300辆、干垃圾车减少约200辆,有害垃圾车增加15辆,湿垃圾增量与干垃圾减量对比明显。

  

“两网融合”约3000个网点:全市已完成“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建设约3000个、中转站建设100余个。全市两网融合的市场也在不断成熟,形成了由11家企业参与的市场主体格局。

  

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落户咨询2
最新资讯
落户咨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