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份重磅文件刷了屏,“落户”“放开”,成为关键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放开落户,哪些大城市将受影响?落户容易了,公共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户籍制度改革再次加力
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就明确要求,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此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不仅继续强调了这一改革方向,而且更加简洁、明了、有力。
我们不妨再对照看看2014年初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当时的表述是: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对比来看,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之大,清晰可见。
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落户全面放宽
根据《意见》,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城市将实现“零门槛”落户,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将全面放宽,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则将完善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
哪些城市将主要受到影响?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我国城市被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记者从住建部发布的《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梳理发现:
2017年底,我国城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共有9个,除4个直辖市外,还包括深圳、成都、广州、南京、武汉。
城区人口在300万到500万的有10个,分别是西安、沈阳、哈尔滨、昆明、郑州、杭州、济南、青岛、大连和长春。
此外,太原、长沙、苏州、石家庄、南昌、汕头等59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在100万到300万之间。
这些城市,主要是二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好,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也多。
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既是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重要举措,更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指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
实际上,一些特大城市今年以来也陆续出台了放宽落户限制的政策。比如,2月,南京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不仅取消了年度积分落户指标限制,申请积分落户的必要条件,也由“2年内连续缴纳社保”变为“累计缴纳社保不少于24个月”。4月,广州发布《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人才入户标准、入户管理办法、人才公寓申请等各方面,均体现出降低门槛的特点。其中,对高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入户年龄限制,本/硕/博的年龄分别由35、40、40周岁放宽至40、45、50周岁,并将产业领军人才纳入引进人才入户范围。
用更好的公共服务“留人”
落户容易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跟上吗?
在这方面,《意见》有明确要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稳妥有序探索推进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提升就医费用报销便利程度;
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
对于城市来说,既要“抢人”,更要“留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完善土地、户籍、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提高城市群承载能力,促进迁移人口稳定落户。促进迁移人口落户要克服形式主义,真抓实干,保证迁得出、落得下。
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如何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留下更多人才,如何通过精细化城市管理激发更多人才活力?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或将更多在此。
记者:熊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