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布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指出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近百个大城市落户限制取消或将放开放宽
重要信号来了!
1
发改委重磅发文:这些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要求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其中,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2
全面放开放宽落户
为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重点任务》要求,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同时,对于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重点任务》要求,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全国城市按规模分为五类七档: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第51号文件),我国城市被划分为五种标准: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重大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记者了解到,这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表述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该规划提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而根据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按此标准看,京沪广深为超大城市,重庆、杭州、武汉、南京、天津、成都等均为特大城市。
换句话说,之前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户籍是要严控的,现在新表述是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3
城市圈、都市圈、城市群“超级机遇”来了!
文件重要内容:
1、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
2、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实施《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落实重点任务部门分工。指导有关地方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或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支持建设一体化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构建都市圈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圈建设与运营。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应体系,强化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协同。
3、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大城市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要素集聚、高端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发展要分类施策,都市圈内和潜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公共服务品质,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城市群+都市圈”,已经被定义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此前国家已经下发过《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在最新文件里,又这样提到了城市圈:
指导有关地方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或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支持建设一体化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构建都市圈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圈建设与运营。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应体系,强化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协同。
文件明确:中心城市未来将在城市圈规划、运作中发挥“牵头”作用。此前已经有一些探索,比如北京通州区拿下了河北廊坊北三县的规划权,北三县唯通州区马首是瞻。在陕西,西安也代管了周边一些市县,获得了更直接的运营权。未来,甚至连都市圈的商品房供应体系、房地产调控政策,都将进一步协调。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圈建设与运营”,这句话至关重要。都市圈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大企业参与。尤其是类似万科这种大股东是国企、是地铁公司的房企,天然具有优势。因为让城市群变成“都市圈”的,首先是轨道交通。所以,大房企的机会来了。当然,非房企的大企业,也可以参与。不仅仅是建设,还包括运营。
以前,开发商只是在“造城”。将来将获得“都市圈建设和运营”的机会,年销售万亿级的企业将不断涌现,这是空前的重大机遇。
4
占据4大重要规划,这里将强势崛起!
说到都市圈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镇江。宁镇扬一体化、南京的特别合作区,以及最近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都涉及到了镇江。
3月30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南京、杭州、湖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江苏省、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齐聚溧水卧龙湖畔,共商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大计。
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上,南京、杭州、湖州、无锡、常州、镇江六市共同签署了《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宁杭生态经济带具体包括: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区和溧水区,镇江句容市,常州金坛区和溧阳市,无锡宜兴市,浙江省湖州市、杭州余杭区。
1月25日,《新华日报》头版文章发布了关于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报道,《争先进位,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
其中特别提到,“在句容、溧阳、仪征等毗邻地区探索设立特备合作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5
零门槛落户,各地爆发抢人大战
“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2018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发布人才吸引政策!吸引的人才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对房地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口的增加扩大了购买力,助推了去化力度,人口红利将直接反应在成交量上!
最近,各大城市相继爆发抢人大战。落户的条件也是一放再放:
杭州:专科就可以落户
2019年4月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
其中:第四大项中的第18条关于人才优惠政策的新调整引人注目。
新规上明确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常州:进一步放宽落户、准入门槛!
2月11日,《常州市户籍准入管理若干规定》公布实施,进一步放宽了高校毕业生、高级技师等重点群体的落户条件;降低购房和投靠准入门槛;放宽租赁房屋准入门槛;放宽退休人员回原籍的准入门槛。
西安:本科以上人员落户不再受年龄限制!
2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发布,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人员落户不再受年龄限制;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本市落户。
海口:人才落户放款,父母可随迁
1月5日,海口市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对多个方面落户年龄政策进行了调整:
1、从学历上将范围扩大至应届高校和职校或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
2、从年龄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55周岁;
3、全日制专科学历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45周岁。
简而言之,这次的调整将人才引进的门槛放得非常低了。而且,不仅人才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落户,符合条件的父母也可以落户!
广州:未满40岁的本科生即可落户
1月11日下午,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市来穗人员局及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新一轮入户政策具有几大特点:
1、不再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户口迁入广州市的前置条件。
2、就引进人才入户条件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其中,放宽引进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
深圳:4类在职人才落户“秒批”
继去年6月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后,今年2月28日深圳将正式实施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深圳“秒批”,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学历类人才、技能类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4类。
6
对楼市有何巨大影响?
有了户口,很大意义上,就有了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公共资源分配。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专家表示,这份通知至少会产生三个比较重要的影响。
1、将出现更多“城里人”
专家表示,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近百座城市全面取消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将对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不过,这些城市由于就业吸纳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等也有差异,对非户籍人口的吸引力也有高有低。
2、公共服务覆盖面将更广
很多人担心,随着更多人实现城镇化,将会对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带来一定的冲击,不仅是数量,也包括质量。专家表示,从通知来看,这一担心大可不必。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养老等大家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相关的公共服务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3、房价将迎来考验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人口流动总体上将向大都市和大都市周边聚集,或许会对区域房价带来一定影响。
对此,他建议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在放开户籍同时,人口和土地要挂钩,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二是做好房地产市场管控,防止借机炒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