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深圳入户指标卡,深圳户籍老人有什么福利
2022年深圳户口新政策办法,看看你的入户条件。
《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很多朋友对些不是很了解,的问题比较多,以下将目前政策跟即将会实施的政策作比较,希望可以让你更容易了解到新政策内容。
其中修订了多个内容,诸多方面收紧,三个重点为:
1、将核准类型人才的底线要求为全日制本科且年龄仅35岁以内,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为。
2、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为满5年,并高层次人才、职称、和硕士以上人员原则上只一次不受时间优先解决随迁问题的条件。
3、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为15年,并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
将核准类型人才的底线要求为全日制本科,这意味着全日制大专将不能直接依靠入户深圳了,年龄限35岁,还得加上中级职称,才具备落户条件。
政策对比
入户政策说明一、核准类入户
(主要针对全日制)
现政策(旧版):
1、全日制大专,35岁以下,可以核准入户
2、全日制本科,45岁以下,可以核准入户
3、中专、中级职称,45岁以下,可以核准入户
4、中专、职称、50岁以下,可以核准入户
征求稿(新版):
1、全日制大专不再核准入户,需按第二种排积分
2、全日制本科+,35岁以下,核准入户
3、全日制大专+中级职称,35岁以下,核准入户
4、全日制大专+职称,45岁以下,核准入户
二、人才引进积分入户
(主要是针对非全日制的,审批入户)
司法局网站征求意见稿,针对这类积分入户,说明如下:
“达到一定、技术技能等水平的其它人才,在年度计划安排额度内,可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通过人才引进积分排名择优审批办理,具体办法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另行制定”
即:非全日制积分入户。积分项目和分值另行通知。
现政策(旧版):
按、年龄、社保、职称、纳税等各项积分达到100分,即可申请入户,审批通过后下达指标。
征求稿(新版):
每年有入户指标限额,按照、年龄、社保、职称、纳税等积分,全年可以申请,年底公示全年申请人数及分值,择优录取。当年未录取的,下一年可以继续申请,排队。
办理深圳入户指标卡,深圳户籍老人有什么福利
三、公按局积分入户
(主要针对无,但有房产,且社保时间长)
无需和职称,积分项目只有两项:房产和社保。
1、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积分:
深圳房产证,每个月积分1分(一年12分)
深圳租房(已登记备案),每个月0.2分(一年2.4分)
2、社老年限
养老每个月1.5分(一年18分)
2017年入围分数线307分;2018年入围分数线304分;
2019年入围分数线300分;2020年入围分数线296分;
现政策(旧版):
房产证(或租房)和社保都要满5年,即“双五”,才能排队。
征求稿(新版):
房产证(或租房)和社保都要满十年,即“双十”,才能排队。
四、政策性随迁入户
(主要是投靠和父母投靠)
现政策(旧版):
投靠,一方需入户满两年,另一方才能投靠。
父母投靠,被投靠人深圳户口8年,申请人男满60周岁、女满55岁。
征求稿(新版):
投靠,一方需入户满5年,另一方才能投靠。
父母投靠,被投靠人迁入深户连续满15年,迁入深户后交社保累计满15年,其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申请投靠入户。积分入户不再是100分直接入户,
将按照积分排名高低,择优审批办理深圳人才引进积分入户积分细则征求稿新才政策对比
类型
新政策征求意见稿
老政策
非全日制大专60分
全日制大专70分
不变
全日制大专35岁以下直接核准入户,超过35积分70;
本科
非全日制本科75分
全日制本科
非全制本科80分
全日制本科45岁以下直接核准入户
年龄
入户年龄放宽到50岁,45岁以后不,45岁以前1岁加0.5分
以前年龄超过45内不能入户,35岁以下加5分
社保
社保积分每个险种1个月积分0.05,社保5险一年3分,上限不超过45分,
社保五险一年7分,上限是30分
纳税
纳税近在年累计满1万加0.5分
以前加分起点高
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不积分,只有发明专利积分30分
以前实用新型专利积分10分,发明专利积分50
职称
中级职称+非全日制大专或本科,80分
直接核准入户
失信
被列入联合惩戒失信黑名单或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总分减200分
存在不良诚信记录每条扣40分
入户办法
实行积分从高到低排名入户,分值越高,入户机率越大
以前是100分,即可直接入户
针对政策变化,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是以下三种情况:
1、全日制大专,年龄35岁以下,有深圳社保;
2、全日制本科,年龄35岁以上,有深圳社保;
3、研究生,年龄40岁以上,有深圳社保;
所以,要在新政策即将来临之前,如果想办理深圳户口的,现在就要立即行动。
机会难得,新政策随时会公布实施,赶紧行动吧!
办理深圳入户指标卡,深圳户籍老人有什么福利
上一篇: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