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孙海洋儿子孙卓想回深圳上学的新闻中,其中一环节涉及到户籍问题,让深圳户口再一次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
做为深二代来说,我觉得深圳户口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习需求的问题。
就比如说,中考录取分数线,深户跟非深户的差距差不多有五十六分,而深圳普通高中的录取率还不到50%。
深圳户口,意味着可以上更好的公立学校,意味着更容易考上公立高中。这就是家有孩子的家庭,想尽办法要入深户的原因。
想起自己九几年上学时,因为没有深圳户口,上公立学校时,每个学期交的学费要比那些深户同学多很多。
当时排队交钱,看大家手上拿的钱的厚薄程度就能知道谁有深户,谁没有深户,因为非深户的同学,要另外交一份“赞助费”。
我们家三兄妹每个学期的“赞助费”,是父母沉重的负担,但为了不让我们成为留守儿童,也为了让我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还是咬紧牙关,坚持让我们读公立学校。
但是到了高考时,由于我们是广东省外的户籍,当时还不能在深圳借考,所以我哥只能回到老家去高考,本来当时他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前十名,老师说只要发挥稳定,上中山大学没问题。
但因为没有户口,就没机会了,只能回老家高考,最后只考了个普通的本科院校。
而到我跟妹妹高考时,因为提前了解到广东省内户籍的学生可以在深圳借考,所以我父母就想尽办法把我们俩的户口迁到广东的一个偏远县城,才让我们能正常地在深圳参加高考。
记得当时有个深圳本土的学生写了一本小说叫《花季雨季》,后来拍成电影,在当时很轰动,学校分批组织我们去电影院看。
里面有个情节就说到户口这个问题,很多优秀学生因为没有深户而被打回原籍高考。
当时电影中的女主角在即将离校回老家高考时,做了个演讲,提出了一个词叫“二等公民”。
说我们这些在深圳求学而没有深户的学生就像“二等公民”,明明父母也为深圳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明明我们从小在深圳长大求学,明明我们那么优秀,最后却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
女主角的控诉,道尽了当时非深户学子们的心酸,记得当时在观看时,电影院里的师生们是哭声一片。结束离场后大多人都顶着个樱桃眼。那画面到现在还印在脑海中。
现在我们三兄妹都是深户,我们的子女以后不用再因为户口这个问题而经历我们受过的苦。
我想这正是很多家长挤破了脑袋想入深户的深层原因。
就像我们这些人,求学时没有,现在成人了其实也可以不一定有,但为了我们下一代,很多人还是一毕业就想把户口迁入深圳。
因为深圳是我们从小生长的地方,是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城市。这种复杂的心理,可能只有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才懂。
户籍的政策一直在变,但依然改变不了对升学的影响力,真心希望有一天,户口能变得不再是入学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