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拟修订户籍迁入政策,修订内容涉及学历职称、夫妻投靠、老人随迁等,例如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
《征求意见稿》中各迁户渠道要求均有所提高,深圳此次拟调整入户政策释放了什么信号?深圳为什么收紧落户?未来入户门槛会否向北京、上海看齐?针对上述问题,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深圳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钟若愚接受了读特独家专访。
读特记者:此次《征求意见稿》中落户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钟若愚:从《征求意见稿》来看,一是优化人才引进入户条件。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由专科学历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二是调整迁户渠道。将2016年深圳市人民政府59号文中人才引进迁户、政策性迁户、投资纳税迁户、积分入户四个入户渠道整合为核准类入户、积分入户、政策性随迁入户三类。政策性入户条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读特记者:深圳此次修订落户政策的主要用意是什么?对未来人口结构将产生哪些影响?
钟若愚:自2016年“户籍新政”市政府“59号文”以来,经过5年多的政策实施,伴随着“十三五”期间深圳户籍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有户籍迁入政策门槛存在适度提高的必要性。
深圳此前人才引进迁户政策门槛较低,迁户人口总体学历结构不够理想,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偏低,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偏高。北京、上海最低人才引进门槛为硕士研究生,广州为本科生,相较之下,深圳人才引进政策亟需优化。此次拟修订户籍迁入政策,就是在政策维持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深圳户籍增量人口的结构进行优化。
此次拟修订户籍迁户政策,体现了政策取向的针对性,反映出深圳人口管理服务与人口调控工作进一步推进人口结构优化的取向。通过适度提高核准类入户门槛,完善人才引进积分指标,优化老人、夫妻随迁条件等举措,将切实促进深圳户籍人口结构优化。
读特记者:深圳拟收紧落户政策,是否释放了未来落户门槛向北上看齐的信号?
钟若愚:此次拟修订户籍迁户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仍体现了深圳人口管理服务与户籍迁户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深圳人口调控与户籍政策的动态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平衡原则:一是人口总量压力与稀缺公共服务资源间的平衡;二是人口调控与经济活力间的平衡;三是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相适应的平衡;四是人口发展与深圳未来城市竞争力间的平衡。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参照,按照单位GDP所能承载的户籍人口总量测算,深圳户籍人口达到800-1000万人区间即可达到户籍政策调整“窗口期”。据初步估计,到“十四五”末深圳户籍人口总量可能会接近800万人左右。
目前来看,深圳尚未进入人口与户籍政策全面调整“窗口期”。此次拟修订户籍迁户政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待正式发布和实施“户籍新政”后,将会具有一定时期的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深圳仍然是国内特大城市中户籍迁入政策最为宽松的城市。
读特记者:近年来深圳户籍人口发展呈现哪些变化?此次拟调整政策在何背景下做出?
钟若愚:2016年深圳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迁户数量快速增长,户籍规模加速扩容。2017年至2020年在册户籍人口相继新增约45、51、50、36万人,远超北京、上海、广州同期水平。截至2020年末,全市在册户籍人口约587万人,超出“十三五”规划目标约37万人;与2015年底的370万人口存量相比,增长幅度高达约60%。从“七普”公报数据来看,深圳是两次普查期间全国常住人口总量增长最高的城市,也是“十三五”以来户籍人口总量增长最高的城市。
读特记者:网上有评论称深圳户籍政策的变化,源于“七普”人口数据的“暴增”,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钟若愚:近年来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和实际常住人口的总量保持在“高位运行、小幅稳定增长”的态势;近期“七普”发布的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深圳实际常住人口的现状,是统计口径依据普查结果对实际常住人口数据的“回归真实”,并未出现所谓的常住人口“暴涨”。
“七普”的数据结果更多凸显的是深圳人口总量高位运行,公共服务资源供需面临压力。根据“七普”常住人口数据,按城市土地面积(1997.47平方公里)计算,深圳目前常住人口密度已达8791人/平方公里,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超过东京、伦敦。
深圳人口与资源环境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过高导致资源环境承压的同时,深圳人口与公共服务资源供需间的矛盾问题已经显现